閻紀宇專欄:戈巴契夫的《蕾莎之歌》

2022-09-06 06:20

? 人氣

兩德統一時的德國總理柯爾(Helmut Kohl)曾說:「戈巴契夫與蕾莎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對於他的許多成就,她都不可或缺。」可以想見,保守的蘇聯社會未必能接受這樣的第一夫人,因此一直有傳言說戈巴契夫「懼內」、蕾莎「垂簾聽政」。戈巴契夫自然否認,強調蕾莎從不干預政治,但他也說過自己再怎麼公務繁忙,每天都要與妻子通兩、三次電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他的雙手曾經染血,他將無法擁抱她」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俄羅斯記者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是戈巴契夫的忘年交,他從另一個層面觀察:「戈巴契夫愛這位女性更甚於愛他的工作,如果他的雙手曾經染血(發動戰爭或屠殺),他將無法擁抱她。」

要說蕾莎是20世紀末葉地緣政治最大變化的「看不見的手」,恐怕有些牽強附會,但戈巴契夫確實藉由他對蕾莎的愛,以及對這份愛的歌頌,展現了他作為一位政治家最可貴的特質──溫暖的人性。

蘇聯末代領導人戈巴契夫與愛妻蕾莎(Raisa Gorbacheva),攝於1988年(AP)
蘇聯末代領導人戈巴契夫與愛妻蕾莎(Raisa Gorbacheva),攝於1988年(AP)

好景不常,戈巴契夫的開放與改革政策是雙面刃,既為蘇聯與東歐共產國家開出自由民主的道路、大幅降低美蘇核武衝突風險,也全面引爆蘇聯經濟全面崩潰、共和國體系瓦解的危機。1991年8月,蘇共強硬派發動軍事政變,雖然很快就宣告失敗,但戈巴契夫的權力基礎遭到重創,再也無法恢復,同年12月被迫辭職下台。

更讓戈巴契夫痛心的是,蕾莎在政變中因為受到驚嚇而腦中風,雖然症狀不是非常嚴重,但多日無法言語,而且身體狀況從此明顯走下坡。

1991年8月22日,政變結束當天,戈巴契夫並沒有與支持者一起慶祝勝利,而是陪愛妻住進莫斯科一家醫院。他在回憶錄中寫道:「我並不是和俄羅斯或者蘇聯結婚,我是和我的妻子結婚。因此那天晚上,我和她一起進醫院。」

蘇聯末代領導人戈巴契夫與愛妻蕾莎(Raisa Gorbacheva),攝於1994年(AP)
蘇聯末代領導人戈巴契夫與愛妻蕾莎(Raisa Gorbacheva),攝於1994年,戈巴契夫下台之後(AP)

1993年10月,蕾莎再度中風。1999年7月,她被診斷出罹患白血病(血癌),戈巴契夫立刻帶她到德國蒙斯特(Münster)就醫,一直陪在她的身旁,不時用強壯的臂膀抱住她,與她說話,就像40多年前那場大雷雨中的情景。蕾莎拒絕注射嗎啡止痛,因為這樣才能夠真正看到丈夫,聽到丈夫。這段期間,戈巴契夫仍經常受訪,但世人看到的不是曾經叱吒風雲的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而是一位憂愁、難過的丈夫。

兩個月後,蕾莎走了,享年67歲,戈巴契夫傷心欲絕,葬禮上頻頻啜泣。

1999年9月,蘇聯末代領導人戈巴契夫在愛妻蕾莎(Raisa Gorbacheva)的葬禮上親吻她(AP)
1999年9月,蘇聯末代領導人戈巴契夫在愛妻蕾莎(Raisa Gorbacheva)的葬禮上親吻她(AP)

接下來的20多年,戈巴契夫始終對妻子念念不忘,始終是個寂寞而悲傷的鰥夫,家中四處都是妻子的照片。2009年,他與俄羅斯知名音樂人馬卡瑞維契(Andrei Makarevich)合作錄製一張專輯《蕾莎之歌》(Songs for Raisa),收益捐給蕾莎生前贊助的慈善機構。2012年,他出版一本回憶錄,書名:《獨自一人》(Alone with Myself)。

在2021年的紀錄片《Gorbachev.Rai》(Rai既是指Raisa,也是「天堂」的意思)中,戈巴契夫與導演曼斯基(Vitaly Mansky)有這樣一段對話:

曼:你說蕾莎過世後,生命本身的意義也消失了。

戈:對,也消失了。

曼:生命的意義難道只是愛一個女人、和她生兒育女?難道沒有更崇高的意義?

戈:愛一個女人、也被她所愛,還有什麼比這更崇高?

戈巴契夫在《獨自一人》書中寫道:「多年來,我一再回想蕾莎生命的盡頭,回想她受的折磨。我如果多做些什麼,是否就能躲避那可怕的命運?還是我少做了什麼?……(蕾莎過世之後)我的人生從來不曾如此寂寞……我希望有一天能與她重逢。」

2022年9月3日,戈巴契夫的遺體歸葬於莫斯科新聖女公墓(Novodevichy Cemetery),就在蕾莎身旁。

蘇聯末代領導人戈巴契夫愛妻蕾莎(Raisa Gorbacheva)位於莫斯科的墓園(AP)
蘇聯末代領導人戈巴契夫愛妻蕾莎(Raisa Gorbacheva)位於莫斯科的墓園(AP)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