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觀點:中美金融脫鉤警報並未完全解除

2022-08-31 06:40

? 人氣

中概股在美國的公開交易身份,因監管認證爭議,受到美方強力挑戰(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中概股在美國的公開交易身份,因監管認證爭議,受到美方強力挑戰(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中美簽訂審計監管合作協議,從而避免中國在美上市企業的被動退市。此舉為這個爭議了十多年的問題,暫時劃下了一個休止符,但也只是暫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近幾年,美中兩國監管部門圍繞著中概股的審計底稿問題,一直在進行較量,由於未能滿足美方獲取中概股審計底稿的要求,一些中概股被強制要求退市,美方還列出了一個「預摘牌」企業的名單,截止7月底,該名單的數量達到159家,佔全部中概股的近六成,其中包括阿里巴巴等中國的互聯網巨頭。

另一家網絡平台企業滴滴在去年上市不久已從紐交所退市。前不久中石油等五家在美上市中國國企突然宣布將主動撤出美股,這一行為讓市場認為,在中概股的審計監管問題上,中方大概不准備讓步。所以,今次雙方達成審計監管合作協議,著實有些出乎市場預料。

 

無疑此乃中方讓步的結果,從中方過去的堅持來看,稱之為「罕見讓步」亦未嘗不可。雖然中國證監會在向國內通報時表示,此次審計監管合作協議確立了對等原則,協議條款對雙方具有同等約束力,均可依據法定職責,根據合作協議,對另一方轄區內相關事務所開展檢查和調查,被請求方應當在法律允許範圍內盡力提供充分協助;然而,鑑於美國企業沒有在中國滬深交易所上市,這種對等原則只是紙面上的,當然它也並非沒有意義,一是形式上確實對中美雙方都有約束,二是滿足中國內宣的需要。

不過,中方的讓步表面上是對美方在該問題上不願放松要求的讓步,實則是擔憂因企業的審計底稿問題而導致中美金融脫鉤,中方並不樂見這種後果,可如果這個問題一再拖延解決,金融脫鉤是很可能實現的。

中國經濟,阿里巴巴。(美聯社)
中國公司可能被迫在 2024 從美國集體退市,阿里巴巴正在預作準備。(美聯社)

中概股意義非同一般

中企赴美上市曾被看作兩國經濟緊密結合的象征。在資本和金融市場的聯結上,中國對美需求遠多於美國對中需求,這也就意味著中國利用美國資本市場獲得的好處要遠大於美國從中國企業獲得的好處。中國第一批企業在美上市的時間是2000年前後,目前美股上的中概股有280多家,是除美之外在美上市最多的單一國家,全部市值最高時佔美股總市值的一成,雖然這兩年中概股由於中國政府對企業的打壓使得其股價大幅下挫,但仍然高達1.7萬億美元。

假定280餘家中企全部從美退市,雖然它們大部分可以轉向中國國內、香港以及歐洲等地重新上市,可股票估值勢必要打折。和中國股市相比,美股有非常好的流動性,上市門檻低、允許同股不同權以及監管嚴等優勢,是中企海外上市的首選目的地,不僅能讓企業獲得優質的融資管道,還能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公司治理水平。尤其對中國眾多的互聯網公司而言,如果它們當初不在美上市,很可能就無處可以上市了,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行業地位,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或許也會遠不如今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