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屏觀點:用生命改變生命的故事

2022-07-22 05:50

? 人氣

侯勝宗成立的計程車學院協會為計程車司機開啟全新人生,成為社會連結者。(侯勝宗提供)

侯勝宗成立的計程車學院協會為計程車司機開啟全新人生,成為社會連結者。(侯勝宗提供)

我讀過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所教授侯勝宗寫的文章,對於他改造計程車司機從事社會創新服務很感興趣,因此訪問一開始就想知道,當初究竟有何看見,讓他以計程車司機為幫助的對象?出乎意料地,他回答「我不是幫助他們,而是陪伴他們,而且更多的是,透過他們讓我知道自己的價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侯勝宗深感教授做久了只會寫研究報告,離社會越來越遠;8年前,當在學術上不需要再升等,他問自己下一步要做甚麼?內心有個聲音:「我的研究到底有沒有真正解決社會問題?」

多年前他的博士研究題目原是衛星派遣車隊的服務模式,因此觀察過計程車產業,發現其中不僅是商業模式的科技問題,司機端的人性問題一直被忽略。衛星派遣讓司機的行動被監視,而隨著Uber出現,5G、雲端的科技發展,台灣少子化、高齡化、偏鄉等問題陸續浮現,讓他思想如何把科技應用於弱勢者照顧?他提出Mobility as a Service,「移動服務」的理念,移動不只是交通服務,而是社會服務,而且可以輸送服務進偏鄉。這樣的思維,讓他修正了研究視角,從過去20年的純商業研究,走入了社會創新。

全台計程車司機有十萬人,這麼大的族群過去是研究的對象,可不可能也成為改變的對象?侯勝宗認為教育就是生命影響生命、生命改變生命的歷程,他開始在產業呼籲,希望車行、車隊更關注司機的需要,甚至提升司機的教育和本質學能。但營利事業與司機之間沒有雇傭關係,司機的生活很沒有安全感,每天出門不知道自己能賺多少錢,腳如果不踩油門就賺不到錢,如果去上課還得繳停車費,所以司機很抗拒學習。8年前侯勝宗成立了「台灣計程車司機學院協會」,透過線上影音課程,先從司機可以很輕鬆的學習開始。

聆聽趙心屏〈人生從此不一樣〉podcast專訪侯勝宗(約46分鐘)

下載好好聽FM app  IOS/ Android

侯勝宗(左)接受趙心屏 podcast節目〈人生從此不一樣〉訪問(趙心屏提供)
侯勝宗(左)接受趙心屏 podcast節目〈人生從此不一樣〉訪問(趙心屏提供)

在方寸之間討生活的運匠 心事誰人知

這是個從零到一的過程。一開始只有不到1、200人上線學習,後來侯勝宗運用大學常用的磨課師線上學習平台(MOOC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一個線上開放式課程平台)提供免費課程,並且和Uber合作,凡是使用Uber系統的車隊司機,必須完成課程、通過測驗獲得職業駕駛安全認證,才能取得駕駛端的app營業,2年後還要回來再上一遍,目前已經有1萬4、5000位司機完成。「我們幫消費者把關,讓更多好司機被看見,做政府做不到的事,也幫車行做不願做的事,給司機榮譽和自我提升的管道。」

侯勝宗認為,司機的深層內在都有想改變的動機,但被外在的經濟和社會眼光壓下來,沒有工作成就感,所以第一是要恢復他們對自己的認同,做一個社會連結者。沒有計程車司機,很多人去不了想去的地方,司機與乘客之間不是交易關係,而是共好互惠的關係。

「計程車行業長期不被看重,司機要先自重,打造自己的工作意義。這不是別人賦予他,而是自己賦予自己的,要告訴自己:我的工作是有價值的、是尊貴的,職業不分貴賤,我從事的是服務業,不是運輸業;載的是人,不是物」。侯勝宗要把「以人為中心」這樣的邏輯放在計程車司機的思考中,並為他們找到適性的分流服務。

有人喜歡講故事和笑話、歡樂待人,學院就引導他去做導覽員,帶乘客去玩;有些司機個性體貼、溫馨接送,就引導他去照顧服務,接送長者、身障者、幼兒孕婦,開「福祉車」(指具有裝置輔助輪椅上下的車款),配合台灣高齡化社會,到宅服務的需求。

在高齡化、少子化的台灣,司機可以成為照服員,解決食醫助行問題(侯勝宗提供)
在高齡化、少子化的台灣,司機可以成為照服員,解決食醫助行問題(侯勝宗提供)

對司機觀察甚深的侯勝宗說,還有一群人當司機是被迫的,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去原先的專業,學院也可以協助,使開車只是一種必要手段,開創司機的另一個價值。他舉例,有司機經營商業客人,和企業界有很好的關係,甚至變成跟著全程跑的講師助理;有司機與會計師合作,4、5月查帳時到處移動。「我們看到司機以自己過去的專業來服務,最後回到做他自己。他是不得不以開車為業,但當他把興趣融入,就形成新的斜槓。計程車司機有很多故事,他們也在尋求自己的差異化。」

當世界越來越平,很多職業在消失中,計程車司機就是其中之一。自駕車、無人車的出現,很多司機都擔心未來會失業,再加上平台經濟盛行後,許多人成為零工,並未受聘,都在打工;司機是傳統的自營工作者,經濟不景氣時,完全沒有招架之力。計程車學院協會過去提供學習服務,4年前發現目前復康和高齡照顧的移動服務品質都有待改善。「政府不知道怎麼做,非營利組織不會做,車行也跨不進照顧服務,我的研究是跨領域整合的角色,我想試試看,自己跳下去,聘專職的長照司機,做一個平台,下鄉去做獨立營運服務模式。」

大學教授創業「做新事」 開創移動服務進入偏鄉

侯勝宗以「台灣需要有人做新事」的理念,聘用30幾位司機,以30幾輛車,全力打造優質照顧服務司機,他們都必須考上照顧服務員,同時有照顧與駕駛專業,開始在北中南偏鄉服務。「我們聘用司機,不是讓他們做零工,司機有固定收入、固定工作,他是被保護的,才會更賦能自己」。這群司機後來自主性成立了「銀髮管家」社團,幫銀髮族採購、訂餐、出行,甚至幫忙打電話、聯絡家人。最近有一對老夫妻,先生失智,太太又被宣布罹癌,由司機長期接送就醫復健,由於兩老的孩子都在國外,擔心開刀萬一有所不測,他們希望司機能幫忙執行遺囑。「你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信任關係,司機成為他們另外一個孩子,因為親生孩子不在身邊,我們的司機成為家人」。

侯勝宗的親奶奶10年前失智失能離世,當時他就是奶奶的司機,奶奶生活的一切需求都靠他,但如果沒有他,誰是奶奶的幫助者?「司機這個角色,在未來高齡、少子,與社會連結越來越遠時,可以擔任連結、供應、安慰的角色。角色如果對了,社會將會改變。

司機提供的移動服務可以協助復康和高齡照顧(侯勝宗提供)
司機提供的移動服務可以協助復康和高齡照顧(侯勝宗提供)

「小驢行共享長照平台」也是計程車協會的社會創業行動,侯勝宗向科技部提案,以移動科技解決高齡偏鄉的社會問題,這個平台過去4年得到6個縣市政府的簽約支持,在覆蓋人口1000萬的這6個縣市成功媒合高齡就醫與偏鄉出行超過一百萬趟次,今年更獲得遠見的CSR暨ESG社會責任獎,逢甲大學也獲得USR(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大學社會責任)獎。侯勝宗說:「大學社會責任可以跟企業社會責任連結,這是意外的收穫,沒想到教書教到最後可以實踐社會影響力」。

我好奇這個平台為什麼以驢子命名呢?「司機就是名不見經傳,不會講話,甚至不苟言笑;他們沒有華麗的外表,不會渲染自己,如果找一個動物表象,就是驢子,忠誠、願意。我是基督徒,做這件事前,透過禱告,想到耶穌基督進耶路撒冷時並非騎著駿馬,而是騎著小驢駒上十字架。司機通常不被人記得,卻承載著很重要使命,他們可以幫助老人家成就生命,協助照顧、醫治,我們應該賦予司機更重要的使命和價值,因此以『小驢行』命名。」

微光134 花木蘭計畫

「小驢行」去年被新北市政府徵召,執行新北市疫情確診者接送服務,這群無名英雄在暗黑的疫情裡成為一盞盞微光。經過一年的思考,侯勝宗決定把「微光」引動為社會倡議,培養更多願意做愛心接送,特別願意回偏鄉去服務的人。於是,培訓花木蘭照服員司機,成為下一個計畫。

這次是針對中高齡、想二度就業的婦女,培訓她們考上照服員和駕照,並媒合一輛車給她們。一輛車對花木蘭而言,採購成本很高,希望結合企業的力量讓她們用租的,或創新的方式讓她們取得服務的車輛。侯勝宗表示,國發會標定全台300多個鄉鎮中的134個鄉鎮高齡、少子、人口凋零,若從這134個鄉鎮推動這項服務,由花木蘭駕著車成為Social Uber,在鄉鎮建構「食醫助行」平台。「由計程車學院遠端訓練花木蘭,在這個資訊調度平台上面供應送餐、送人、送貨服務,甚至結合地方創生,做地方導覽員;這樣可以活化這輛車、這個人、這個家庭、部落和社區,在台灣正式邁向高齡化之前預備好。」

中高齡、二度就業婦女駕著social Uber成為花木蘭照服員(侯勝宗提供)
中高齡、二度就業婦女駕著social Uber成為花木蘭照服員(侯勝宗提供)

「只要有好的點子,善用資訊平台,以科技導入、對接需求,讓司機成為人流、物流、服務流的樞紐,而司機也因為這樣得到金流,創造生活、生計、和別人的生命,這整個計畫就是我的研究主張。」

「如果可以找到134個企業認養134個偏鄉,使得一鄉一車一個花木蘭,台灣就會看到134個微光點亮,就有機會由下而上翻轉。」

其實侯勝宗年輕時很怕計程車司機,他在兩岸剛開放時到大陸自助旅行,曾被司機搶劫一空,後來一看到司機就覺得是壞人,很害怕。但在自己經歷人生中的創業失敗和婚姻挫折,了解人想爬起來卻爬不起來的無奈感,「我很幸運,可以從失敗中站立起來,可以教書,現在有餘裕,選擇去陪伴他們。我過去也曾經是他們,如果不是去當老師,現在也可能在開計程車。人生不是你想站起來就有機會,而是別人讓你有機會,感謝上帝讓我有機會站起來,我沒有幫助司機,是他們幫助我看見老師可以做的事,生命中可以做的事。」

微光134募資活動即將透過「貝殼放大」募資,如果願意幫助原偏鄉的「食醫助行」,你我都可以參與其中。

聆聽趙心屏〈人生從此不一樣〉podcast專訪侯勝宗(約46分鐘)

下載好好聽FM app  IOS/ Android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台視、東森主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