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劍鴻觀點:談談和小金門有關的一系列課題

2022-07-24 07:10

? 人氣

不過,小金門人還是要緊接著主動地在世界各地幫助碰到同樣議題的其他社群;否則還是不算為一個100%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而非顛倒過來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 regime。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緊接著,必須要提出的另外一個和 ir 有關的議題也就是一旦小金門和大金門之間長達5.4公里的大橋​​完成時,烈嶼的「在沒有交通號誌的前提下,必須維持行車安全 Regime」會消失嗎?

一方面,對長期生活在烈嶼的民眾而言,他們可能會對大金門的交通號誌感到不適應。不過,他們應該理解到說大金門的交通號誌對他們而言應該是雙重保障。另一方面,對要去小金門的例如大金門和廈門居民來說,非常可能一時無法接受沒有交通號誌的烈嶼。當他們到了(交叉)路口時,「必須維持行車安全 Regime」就會浮現出來。

2022年7月14日,交通部在行政院給了一個和金門大橋有關的報告。該橋預計於2022年9月完成工程,同年10月通車。政府花了12年時間,投入了將近新台幣100億元的經費。緊接著,大家關心與注意的是何時開始打造一個先由金門縣政府提出來的金廈跨(過)海(峽)大橋。這個議題也具有 ir 的層面,像是有利於打算從廈門市翔安區的新機場出國的金門縣居民。

筆者認為當廈門市和金門縣之間快要完成一座金廈大橋之前,烈嶼鄉公所應該要向大陸當局取得一對熊貓。一旦八字有一撇,在金門縣一個保護世界各地的熊貓 regime 就會浮現出來了。如果以機制【mechanism(s)】譬如得到金門酒廠實業股份公司的贊助和措施來加以維持這個新的 regime,我相信會有更多的觀光客從大金門前往小金門一遊,因為所得出的結果對世界各地的遊客來說應該是共善。

總之,當我們描述、解釋和推論每個和社會科學有關的課題時,要嘗試從 ir 和非ir 的層面切入,似乎可以得出一個更加貼近事實的結論。

*作者為前金門大學特聘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