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寧格勒鐵路運輸遭斷》立陶宛執行歐盟制裁 俄羅斯揚言進行報復

2022-06-21 12:30

? 人氣

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的黑海水手紀念碑(資料照,AP)

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的黑海水手紀念碑(資料照,AP)

波羅的海南岸的立陶宛與波蘭兩國之間,有塊屬於俄羅斯的領土「加里寧格勒」,其對俄羅斯極具戰略地位。不過立陶宛自18日起,依據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禁止往返加里寧格勒和俄羅斯的貨物列車經過其領土,對此俄羅斯20日警告,若立陶宛近期不解除禁令,俄羅斯保留採取行動保護國家利益的權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是俄羅斯的外飛地(exclave),即與本國完全分開、與其他國家接壤的領土,且周圍被其他國家包圍。加里寧格勒的物資仰賴從俄羅斯進口,而立陶宛是貨物列車必經之地。禁令消息是加里寧格勒州長阿里漢諾夫(Anton Alikhanov)17日發布,並稱約5成加里寧格勒進口物資都在歐盟制裁清單上。

此外,加里寧格勒是俄羅斯最西邊領土,相當靠近歐洲大陸中心,且擁有不凍港,是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Baltic Fleet)總部所在地。國防軍事智庫「列星頓研究所」(Lexington Institute)高級研究分析師懷特(Sarah White)1月曾撰文稱,若北約(NATO)介入烏克蘭戰爭,加里寧格勒是俄羅斯反擊的戰略據點。

懷特認為,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曾威脅動用核武,如果烏克蘭戰爭升級成核戰,加里寧格勒可能成為發射「伊斯坎德」(Iskander)核彈頭飛彈,攻擊歐洲國家各大城市的地點。俄羅斯未正面回應是否在加里寧格勒部署此型飛彈,但部分智庫透過衛星照片,認定當地有俄羅斯的核武器儲存庫。

可向歐洲發射核彈的戰略飛地

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項目包括煤礦、金屬、建材和先進科技。《莫斯科時報》20日指出,當立陶宛的禁令一實施,加里寧格勒居民開始搶購物資。「禁令實施第1天,所有人搶買任何東西」,當地居民塔塔林茨夫(Pavel Tatarintsev)說,「不過現在大家都冷靜下來,看接下來情況如何落幕」。

加里寧格勒的天然氣也從俄羅斯輸入,管線經過立陶宛。《莫斯科時報》稱,由於擔心管線被切斷,當地客戶也搶購天然氣,但阿里漢諾夫強調,能源存量至少可供應至8月10日,呼籲大眾無須搶購。面對陸路運輸被切斷,俄羅斯勢必要增加海空運輸,把物資送到加里寧格勒。

立陶宛智庫「東歐研究中心」(EESC)制裁專家柯努薩(Dionis Cenusa)認為,就算俄羅斯對此情況已有準備,但加里寧格勒仍會面臨物資暫時短缺,「海運物資可能導致延期和短缺,直到新的物流鏈建立起來,至少會遇到這樣的狀況」。阿里漢諾夫稱,已有2艘船往返加里寧格勒與聖彼得堡載運物資。

阿里漢諾夫也說,預計在2022年底,載運物資的船會再增加7艘。《莫斯科時報》提到,歐盟2022年初對俄羅斯航空進行制裁,使得往返加里寧格勒與俄羅斯的航線必須改道,增加約40分鐘的航程。對於立陶宛的禁令,俄羅斯20日強硬回應,警告若不解除禁令,會採取報復措施。

俄羅斯揚言報復 歐盟外長稱再檢視規定

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茲貝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20日稍早強調,此禁令是依據歐盟6月17日實施的制裁,且禁止往返加里寧格勒與俄羅斯的貨物列車經過立陶宛,主要是考量可能載送鋼鐵製品。俄羅斯痛批立陶宛此舉是「公開敵對」行為,並違反2002年達成的俄羅斯-歐盟協定。

俄羅斯的回應引起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歐盟外長)波瑞爾(Josep Borrell)關切,他擔心報復風險,直言會檢視執行的規定,「並沒有封鎖。加里寧格勒和俄羅斯其他地方的陸路轉運沒有被禁。再者,人民與貨物的流通沒被持續禁止。最後,立陶宛並未單方面採取任何國家禁令」。

不過柯努薩推文批評,波瑞爾的回應毫無條理且沒信服力。柯努薩稱,波瑞爾承認立陶宛是依循歐盟的指示,且經過諮詢後而禁止往返加里寧格勒與俄羅斯的貨運列車,但又說會重新檢視對立陶宛的指示,同時也會檢視制裁和法規是否具一致性,「法規可能是指2002年與俄羅斯達成的運輸協定」。

「首先,歐盟查看制裁與運輸條款是否不一致很重要」,柯努薩寫道,「然後,確定立陶宛做正確事情的力道不夠。很顯然歐盟及北約必須進行緊急情資交換,以防俄羅斯報復立陶宛」。他直言:「波瑞爾的作法看起來令人困惑,而非澄清一切,並保障歐盟內部安全。」

另外,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20日推文,表達對立陶宛的支持,「俄羅斯沒有威脅立陶宛的權力。莫斯科當局只能怪自己無故、不正義地侵略烏克蘭,而有這樣的後果。我們讚揚立陶宛有原則的立場,且堅定與立陶宛友人站在同陣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