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抗中「印太經濟框架」啟動,台灣不在其中的「失落感」

2022-05-24 07:20

? 人氣

美國總統拜登(中)在東京正式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左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右為印度總理莫迪(AP)

美國總統拜登(中)在東京正式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左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右為印度總理莫迪(AP)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啟動,IPEF是否能達到其「制衡中國」甚至「抗中」的目標,尚待觀察,以目前情況來看,恐怕是效果有限。至於曾多次表達加入意願的台灣,確定未被列入成員,其中或有遺憾;不過,就實質經貿來看,其影響就現階段而言則是微乎其微、幾乎可「忽略不計」。

力挺台灣的口惠,敵不過國際現實

美國總統拜登本月12日在白宮與東協領導人舉行高峰會後不久,又風塵僕僕的踏上亞洲行,分別訪問韓國與日本;而這次亞洲行的重頭戲,就是在日本訪問時,拜登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印度總理莫廸一起出席IPEF啟動會議,其他與會國家─包括韓國、澳、星、泰等國家以視訊方面參與,共同宣布IPEF正式啟動。

縱然不明說,但所有這一切,為的就是美國組建「抗中集團」,至於其未來能發揮多少效果,則看後續美國能給出多少牛肉、投入多少資源、相關國家的利益與選擇等而定了。

「印太經濟框架」是拜登政府提出的倡議,要提出此計劃,可以說是「拜川普之賜」─當年歐巴馬與亞太11國好不容易談定了一個區域貿易協定TPP,作為「重返亞洲」、制衡(或平衡)中國的利器,但川普上任馬上退出TPP,沒有美國的TPP實力大減,美國在亞洲經貿領域失去著力點。拜登上台後,因美國內部對自由貿易協定反感甚深,無法再重新加入,最後只能另起爐灶搞出這個「非驢非馬」的IPEF。

但不論TPP或IPEF,台灣都有強烈的參與渴望,從美牛到萊豬,到呼應美國提出各種「民主聯盟」的訴求,無一不是希望在「台美係空前密切」的想像中,得到美國的具體支持,而成為名副其實能積極參與的「國際社會的一員」,儘管國際現實如此殘酷,這樣的想像卻不完全是台灣的片面幻想,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四月底才在國會聽證上宣示,「IPEF沒有要將任一方拒於門外,包括台灣」,結果是台灣就不在名單之中,台灣只能表示遺憾。正如美國國會議員近乎密集地在最近提出各項友台法案,包括為台灣參與WHA發聲,但是,台灣最終還是未能拿到「觀察員」的「門票」,十三國挺台發言並未包括美國,美國能做的就是在大會否決台灣參與提案之後,發言表示遺憾,而台灣還要對美國的遺憾表示感謝。

對台灣而言,面對種種未能參與國際社會的遺憾,唯一能慶幸或自我安慰的是,事態就是如此,於實際的經濟發展影響極其有限,台灣還是台灣,不論是主、經濟發展或者防疫,台灣還是能內宣外宣自己是「典範」─如此重要卻孤立,的確也算絕無僅有的典範。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四月底才在國會聽證表示,IPEF不排除台灣。(美聯社)

美國糾集「反中組織」,還要看其他國家是否埋單

根據目前的規劃與官方說法,IPEF具體內涵包括貿易、供應鏈、基礎設施和脫碳化、稅收和反腐等四大領域。更具體的作法,所謂的貿易領域,包括數位資料、勞動和環境制定新的規則;關於供應鏈,主要是參與各國一起構建針對半導體等戰略物資分享庫存和産能等信息的體制。而基礎設施,主要是增加低利貸款,著眼點是對抗中國的「一帶一路」。

目前全球有的500個左右的FTA(自由貿易協定)、各式各樣的區域經貿組織,其主軸幾乎無一例外是對商品、服務的進出口給予優惠、低關稅甚至零關稅;但IPEF則是從計劃內涵、法律架構等來看,都不是這種傳統的「進出口貿易優惠協定」。

美國是把其定位為「一種更高階」的貿易協定,但關鍵是其它國家埋單與否;各國還是希望加入後,能讓其商品更容易進入美國市場,畢竟,當東協幾乎所有國家最大的出口市場都是中國時,加入一個美國糾集的「反中組織」,卻無法得到更多的美國市場作為補償或獎賞,是否值得投入太多就要再考慮考慮。

更何況,美國所謂的「更高規格」標準其實是指符合先進國家標準,這個標準對日、韓、星或許問題不大,但其它經濟、社會與政治相對較落後的國家而言,反而可能視其為毒藥、最好敬而遠之。簡單的說,目前IPEF內涵主要是美國想要、對美有利的部份,東協國家最想要的「美國市場準入」卻是根本不列入、連談都不談,對這些國家而言,實在談不上吸引力。

再者,在俄烏戰爭後,美國的注意與資源再次被吸回歐洲,拜登政府有意以與東協的高峰會、日韓的訪問、乃至IPEF的啟動,向亞太盟友宣告美國還是對亞洲極度重視,美國也有能力同時關注歐亞情勢。不過,最後的效果還是要看美國能在IPEF投入多少資金、資源而定。

總值1.5億美元「深化與東協關係」─低到離譜

在與東協舉行的高峰會上,拜登宣布總值1.5億美元(約新台幣44.6億元)的計畫用以深化美國與東協關係,坦白說: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不是太高,而是低到離譜。作為全球唯一超強、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如此慎重其事、由總統親自宣布出如此低金額的數字,確實是讓人訝異。

1.5億美元到底有多低?這相當於一個稍有規模的企業,就拿得出的數字,台積電、「郭董」隨便一個投資計劃就是數十到上百億美元;即使是台灣的出手,也遠高於此─為了感激立陶宛的支持,台灣不僅要成立2億美元中東歐投資基金提供給立陶宛、還要再提供10億美元融資基金,以促成台灣與立陶宛雙邊企業合作,由此可見這1.5億有多小兒科了。當然,更別提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撥款是動輒以數百億美元計了。

因此,如果IPEF端不出牛肉,美國既不願投入更多資金、又因內部政治因素不打開市場讓成員國商品賣更多進去,相較已經在運作中、涵蓋東協與中日韓紐澳的RCEP,IPEF的吸引力與效果,恐怕就更難如「美意」了,因此初期許多東協國家的興趣甚低,縱然最後在美國全力動員、促成下,東協10國有7國加入,但那是因為美國最後對外表態,「將先進行磋商再導向談判」,從而使各國更容易加入IPEF的結果。美國如不能真正端出牛肉,各國實際投入的情況恐怕有限,最後能發揮的效果更是難以期待。但IPEF要成功的抗中,勢必要爭取更多其它國家加入─特別是那些原本就被列為支持中國的國家。

回頭看台灣未能加入一事,原因當然是「中國因素」─雖然人盡皆知這是搞一個「反中聯盟」,但如台灣加入,恐怕變成更敏感、反中色彩更強而影響其它國家加入意願,美國也先避開此問題與干擾。但實質而言,台灣即使不加入,在半導體供應鏈上也一定扮演關鍵角色,如果IPEF「作不起來」,是否加入就更是沒差多少,主要大概就是執政黨政府內外宣做足後的「心理上的失落感」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