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頌樂皆戲,都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時代紀錄:《戲劇編寫法》選摘

2022-06-11 05:10

? 人氣

戲劇的起源是基於人類的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模仿,也就是說戲劇起源於人類的模仿本能,基於人類的模仿本能,戲劇才有發生的「起點」。(資料照,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戲劇的起源是基於人類的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模仿,也就是說戲劇起源於人類的模仿本能,基於人類的模仿本能,戲劇才有發生的「起點」。(資料照,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在人類文明進化的歷程中,戲劇究竟怎樣發生的呢,它又佔著什麼樣的地位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戲劇的起源,有許多說法,各派學者有各派的主張,這裡我們不想討論他們的差別,那是一種各說其是的爭論未決的問題,這裡我們只想找出他們立論的共同點,簡單的來說明這個問題。

戲劇的起源是基於人類的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模仿,也就是說戲劇起源於人類的模仿本能,基於人類的模仿本能,戲劇才有發生的「起點」。

亞里斯多德。(取自維基百科)
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認為模仿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有了這種本能,人類的一切藝術的發生才有可能;戲劇的種子便這樣的萌芽。(取自維基百科)

二千多年前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寫了本名著《詩學》(Poeties),認為模仿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有了這種本能,人類的一切藝術的發生才有可能,發揮這種本能,人類便獲得身心的快感和平衡,戲劇的種子便這樣的萌芽。

人類模仿的本能是不分年齡的,小孩子固然喜歡模仿,大人也喜歡模仿,小孩子模仿的對象單純,大人模仿的對象複雜,人類不僅模仿同伴人類自己,更主要的是模仿他們生存的環境——大自然。人類模仿大自然的色彩便產生了
繪畫,模仿大自然的聲音,於是便有了音樂,跳舞便是模仿大自然的動作,至於戲劇集一切模仿之大成,所以戲劇被稱為「綜合的藝術」。

希臘的戲劇,最初是模仿天神和古代英雄的事蹟,中國的戲劇是模仿祀神的動作,於是宗教在戲劇的起源上成了培育的溫床。不論中外,古代民族在與大自然的搏鬥中崇拜大自然,於是乎就有了宗教,在宗教祭祀的儀式中,為了
增加其隆重性,於是模仿各種「神明」的「威力」和崇拜的要旨,這種「神明」有的也是「人」,是人類的英雄,由於人類崇拜英雄的心理,便模仿他的事蹟,戲劇的形式便底定了。

古希臘的悲劇是歌頌他們的英雄,中國一般地方戲劇大多數以劉關張三結義為題材,人類崇拜英雄的心理將戲劇由「祀神」擴大至人類自己,開拓了戲劇的內容。

西洋戲劇最早期的是希臘的悲劇,亞里斯多德的「詩學」悲劇理論,對後世影響很大。在希臘悲劇衰微之後,代之而起的是羅馬的戲劇。

羅馬文化深受希臘文化的影響,戲劇方面亦不例外,脫離不了希臘悲劇的範疇。羅馬帝國衰落之後;歐洲進入了黑暗時期,戲劇也停滯而沉寂下來了。

一直到文藝復興,戲劇隨著「學問復興」(The Revival of Learning)的活動而復活了。戲劇的內容也由希臘悲劇理論的箝制而獲得了解脫,這時期出了不少的戲劇作家和理論家。

十八世紀下半期以前,戲劇始終在「古典」文學的陰影下發展,到了十八世紀下半期以後,於是就有了「浪漫主義」的出現,浪漫主義是以描劃人類的感情和赤裸的慾望為主體的,反對戲劇的陳腐規律,而崇尚自然,注重人的精神與感情生活。

這時期黑格爾(Georg Hegal)根據他「矛盾是推動事物的力量」的學說,創立了「戲劇的衝突」說,對後世的戲劇理論影響極大。

浪漫主義大師雨果(Victor Hugo),實際也是寫實主義的橋樑,他直接影響了巴爾札克(Honore Balzac)的作品。到左拉(Emile Zonla)時,又走上了自然主義的道路,此後有小仲馬(A Lexa Dumasfiis)直到易卜生(HenrikIbsen)一八五○年的第一個劇本《卡特琳》(Catline)問世,揭開了戲劇文藝復興的大旗。易卜生寫過許多有名的劇本,他的作風、技巧以及戲劇觀點,已成為現代劇作家一致推崇和學習的圭皋。

莎士比亞肖像(Wikipedia/Public Domain)
在西洋戲劇史上,希臘的悲劇、莎士比亞、易卜生代表著三種時期,也是戲劇史上三種發展高峰。(維基百科)

在西洋戲劇史上,希臘的悲劇、莎士比亞、易卜生代表著三種時期,也是戲劇史上三種發展高峰。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中,以戲劇而言,到了易卜生無論就思想或技巧言,都有了「成熟」的收獲。尤其在思想方面,易卜生主張「自由與悟性」,以現代的戲劇術語來說,他主張「社會問題劇」,他這種思想不僅直接影響了蕭伯納(George Berzdrd Snaw)和歐尼爾(Eugene o'neill)的作品,同時也為後世的劇作家標立了正確的方向。

中國戲劇最早有可考證的,有所謂「王劉許三家之說」,王就是王國維,王說:「歌舞之興,其始於古之巫乎?」劉就是劉師培,劉說:「頌列於詩,尤戲曲列於詩詞中也。」許就是許之衡,許說:「上古之時,即有歌舞。帝王世紀云:黃帝使伶倫氏為渡漳之歌。伶倫氏乃司樂之官。」這就是說,巫也好、頌也好、樂也好,都是中國戲劇的前身;直到元代,中國的戲劇才有了具體的形式。

溫宇航( 崑曲藝術研習社)
元代以後,中國的地方戲曲也很發達,各地有各地的戲曲,如崑曲、湘曲、越劇、平劇⋯⋯(資料照,崑曲藝術研習社)

有人說中國的戲劇由蒙古輸入,有的說受了印度梵劇的影響,而印度的梵劇則受了古希臘的影響。中國歷代的戲劇都與「戲曲」通稱,曲者唱也,中國的戲劇殆半屬於「歌舞劇」這一類。嚴格的分類,中國古時的戲曲只有兩種,一是「傳奇」,一是「雜串」,都是以「曲」為表達的主要方式;到了元代,是發展的最高峰,其中產生了很多有價值的作品。

元代以後,中國的地方戲曲也很發達,各地有各地的戲曲,如崑曲、湘曲、越劇、平劇……內容都大同小異,只是唱曲的腔調不同,依方言而定。由於我國的士大夫觀念,優伶這一行,在中國社會上是沒有地位的,但在中國文學史上,「元曲」卻有其重要地位。在亞洲各國文化中,中國的元曲給鄰邦的影響卻相當深遠,以日本而言,他們早期的戲劇是以原曲為藍本的;到現在,日本的地方戲劇中,仍以中國歷史人物為題材的腳本,而且廣受歡迎。

五四運動以後,戲劇也隨著文藝復興大放異彩;到了抗戰時期,「話劇」蓬勃興起,肩負起了時代的使命,街頭巷尾,三張兩張椅子一擺,就有戲劇的演出,其中也不乏有價值的作品。

人類一部戲劇發展史,就是一部奮鬥史,也是一部人類理想追求的時代紀錄史,戲劇發展到了現代,成了人類文明中的一朵奇花,繽紛奪目、多采多姿,隨著人類文明的演進,它正向前邁著大步哩。

20220520-《戲劇編寫法》立體書封(東大圖書)
戲劇編寫法》立體書封。(東大圖書)

*作者方寸,原名方玉春。曾任臺灣電視公司基本編劇,文藝工作者,編撰各型戲劇百餘部。本文選自作者著作《戲劇編寫法》(增訂二版,東大圖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