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節車廂裡,稱霸歐陸的榮光就此消逝:《法國史》 選摘

2022-06-03 05:10

? 人氣

20220520-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時,波蘭使用的7TP戰車。(取自維基百科)
法國政府多次不理會波蘭的求救要求,讓西線軍隊按兵不動,從而長期維持「西線無戰事」的局面,這在歷史上稱為「奇怪的戰爭」。(取自維基百科)

奇怪的戰爭

1939年9月1日,德軍大舉入侵波蘭,從而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此時,達拉第居然還準備通過「心平氣和的談判」方式來解決衝突,但遭到希特勒的拒絕。無奈的法國遂與英國一起,聯合對德宣戰。〈慕尼黑協定〉後法國民眾對和平的迷信和希望,終於被戰爭的炮火轟得粉碎。同一戰一樣,法國又一次陷入戰爭的泥潭。不過,這一次,它付出的將是更為慘痛的代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戰爭爆發後,雖然達拉第總理號召人民「為保衛我們的土地、我們的家園、我們的自由而鬥爭」,但實際上,法國卻是宣而不戰。從1939年9月8日至1940年5月10日,在西線的法、德邊界的馬其諾(Maginot)防線,雖然英、法聯軍集結了超過八十個師的兵力,而與之對峙的德軍只有二十三個師,但法國政府多次不理會波蘭的求救要求,讓西線軍隊按兵不動,從而長期維持「西線無戰事」的局面,這在歷史上稱為「奇怪的戰爭」。在此期間,法軍與德軍僅僅進行了幾次象徵性的交戰,絕大多數時間,法軍只是待在戰壕中無所作為,百無聊賴,甚至還有15%的軍隊獲准在外地休閒度假。「奇怪的戰爭」的出現,是英、法長期奉行的綏靖政策的繼續,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在於:希望德國在滅亡波蘭以後能夠迅速東進,發動對蘇聯的侵略戰爭。這樣,法西斯主義與共產主義互相殘殺,而英、法等西方民主國家則能坐收漁利。它所造成的結果是:孤軍奮戰的波蘭在堅持了三十五天的抗戰後,終於向德國宣告投降。

20220520-敦克爾克海灘。(取自維基百科)
在德軍的追擊下,近四十萬英法聯軍被困在法國港口城市敦克爾克(Dunkerque)。圖為敦克爾克海灘。(取自維基百科)

閃電戰與「敦克爾克大撤退」

波蘭滅亡後,德國開始進攻北歐的挪威和丹麥,西線暫時恢復了平靜。然而,法國政府內部主戰與主和兩派的鬥爭卻十分激烈。1940年3月20日,威信盡失的達拉第政府失去議會信任而下臺,由主戰派的雷諾上臺組閣。5月10日,德軍投入了二百萬軍隊,在西線向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發動了全面進攻,弱小的比、荷、盧三國無力抵抗,很快投降,戰火隨即蔓延到了法國境內。此時,雖然法國仍是歐洲陸軍力量最強大的國家,完全有實力與德國展開決戰,但一方面,由於德軍避開馬其諾防線而發動西線戰爭,致使防線內的幾十萬軍隊無所作為;另一方面,法軍對於德軍的主攻方向判斷失誤,沒有料到德軍會穿過具有「天險」之稱的阿登(Ardennes)山區、強渡馬斯河(Meuse)而進入法國腹地。德軍凌厲的閃電攻勢,打得英法聯軍措手不及。

在德軍的追擊下,近四十萬英法聯軍被困在法國港口城市敦克爾克(Dunkerque)。5月26日~6月24日,英、法兩國組織起數千艘各類船隻,執行將軍隊撤回英國的「發電機計畫」。在德國空軍晝夜轟炸的不利形勢下,近三十四萬英法聯軍順利撤到海峽對岸的英國,但負責守衛的四萬法軍被俘,無數的武器輜重落入德軍手中。敦克爾克大撤退後,德軍在西線戰場上更是勢如破竹,色當防線很快被突破,巴黎已經岌岌可危。政府被迫先後遷往圖爾與波爾多。更為雪上加霜的是,義大利此時趁火打劫,對法國宣戰,從阿爾卑斯山區向法國南部發起攻勢,從而加速了法國的潰敗。

面對潰敗局面,政府內部兩派之間的爭論愈演愈烈,最終主和派占據上風。主戰派的雷諾總理被迫辭職,主和派的貝當(Pétain)領導的政府隨即成立。此時,巴黎被宣布為「不設防城市」而被德軍兵不血刃地占領,馬其諾防線裡的軍隊也被包圍,貝當政府於是正式向德國宣布投降。6月22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勝利時法國與德國簽訂停戰協定的地方貢比涅森林的雷通德車站,而且在同一節火車廂,法國與德國簽訂了屈辱的投降停戰協定。這意味著在一個多月時間內,曾經在歐陸稱霸的法國在法西斯鐵蹄的踐踏下已經淪亡了。

20220520-《法國史:自由與浪漫的激情演繹》立體書封(三民書局)
法國史:自由與浪漫的激情演繹》立體書封(三民書局)

*作者為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本文選自作者著作《法國史:自由與浪漫的激情演繹》(增訂三版∕三民書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