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有這麼複雜嗎?談「快篩陽應否視同確診」的爭議

2022-05-17 07:10

? 人氣

台北市計程車駕駛員職業工會陳情抗議,手舉「陳時中負責」、「我要快篩劑」、「草菅人命」等標語,要求衛福部長陳時中下台負責。(顏麟宇攝)

台北市計程車駕駛員職業工會陳情抗議,手舉「陳時中負責」、「我要快篩劑」、「草菅人命」等標語,要求衛福部長陳時中下台負責。(顏麟宇攝)

持續兩年多的新冠疫情,在台灣引發許多衝突與爭議,例如初期有許多人嚴厲譴責出遊的民眾,引進疫苗後有年輕人斥責高齡者優先接種的政策等。本文所要討論的則是一個近期引爆的爭議──雙北的兩位市長同聲要求「快篩陽性視同確診」並迅速給藥治療,但指揮中心始終嚴厲斥責並予以拒絕,甚至在下令部分族群快篩視同確診後,仍然繼續堅持偽陽性和副作用等疑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前的防疫最高目標為何?

在言論自由的社會,評論者經常會端出動機論甚或陰謀論,因為其中不需要明確的證據,可以在文字遊戲(或稱口水戰)之下衍生無限的可能。但本文不玩文字遊戲,純粹用知識與常識來討論。但首先,我必須設定一個前提:防疫的最高目標為何?

這個前提的重要性在於,目標決定了行動方向!至少對我而言,防疫的最高目標應該是盡可能避免疫情發生與擴散,從而避免造成民眾的身心傷害甚或生命損失。當然,你可以主張必須兼顧到經濟,必須考量成本效益等等,但這些理應只是次要目標,或疫情嚴重時應該放寬的限制條件。

隨著疫情的擴散,近期蔡英文政府已經用「新台灣模式」點出不求清零,甚至已經預期會擴散,只求抑制重症與死亡的目標。那麼,我們先來看看近期的死亡數字吧。如附圖1所示,從5月4日指揮中心開始區分確診與死亡時間起,到本文完稿的5月15日止,我們有192位同胞因為染疫而不幸病故,其中只有42人是稍早確診者病情惡化使然,占了22%,其餘都是確診重症當天亡故或死後才確診,比例高達78%!

新確診重症與死亡人數。(作者提供)
新確診重症與死亡人數。(作者提供)

這組數字告訴我們,大多數死者都是等不到確診之後的醫療照護就過世。而根據疫情指揮中心發布的新聞,確診與否所依據的PCR檢測量能已經達到極限,並且從採檢到給藥至少需要3天以上。因此不難想見,必定有不少死者是在出現症狀到獲得醫療照護的過程之間罔送性命。

根據這些訊息,讓民眾自行快篩且快篩陽視同確診,理應能夠讓高度疑似感染者及早接受醫療照護,從而可以減少受感染民眾的死亡,完全符合防疫最高目標的要求,那麼為什麼還會引發激烈的爭議呢?

站不住腳的反對理由

在這波爭議中,防疫指揮官陳時中主要的反對論點有二,其一是快篩劑的偽陽性率從7%到15%不等,快篩陽視同確診可能涉及處分過當而侵害人民自由。但老實說,疫情下的人民自由與防疫成果孰輕孰重,陳時中早在兩年前就已經給出真實的答案了。

附表是我隨意列出的限制人民自由範例,其中左側是針對防疫的部分……實際上,許多法令都在限制人民的自由,只不過其出發點和防疫一樣是為了保護多數或弱勢,因此我們通常不以為意,如附表右側所示。

因應疫情,政府實行的各項措施。(作者提供)
因應疫情,政府實行的各項措施。(作者提供)

陳時中的第二個反對論點是抗疫用藥都有其副作用,用藥後可能出現不良結果,醫療責任歸屬很難追究。但老實說,這就落入前述的文字遊戲或口水戰了,理由很簡單……其一,疫苗也有副作用,迄今台灣疑似因為施打疫苗而過世者已逾千人,有幾位高官大員或主治醫師為此負責?其二,附圖已點出許多重症確診者因為檢測與送醫的遲延而送命,又有幾位高官大員或主治醫師為此負責?其三,正如同其他醫療糾紛,給藥前仍有專業的診視與諮商,因此即使有少數民眾蠻不講理,醫院和醫事法庭仍然可以提供足夠的保護。

正面主張的最佳鐵證

其實,指揮中心的自我打臉就足以證明,現階段應該採納快篩陽視同確診的措施,陳時中的反對論點站不住腳。截至本文完稿前,已經確定有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長照機構、和65歲以上這五個族群適用快篩陽視同確診的措施。

試問,抗疫用藥會「認人」嗎?難不成用到這五個族群身上,快篩劑就不會出現偽陽性,而治療用藥就不會出現副作用?顯然,答案都是否定的!

以上分析不涉及高深的數學和複雜的思考,實際上只用到高中數學和常見的類比思考(即依此類推),而結論則是根本不應該出現反對快篩陽視同確診的措施。至於陳時中及部分醫師為何高調堅持前述兩個反對論點,本文不予揣測,否則就淪為文字遊戲或口水戰了。

*作者為大學退休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