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中國留下來的一切,既複雜又強大,既支撐權威也激發批判:《毛主義》選摘(2)

2022-04-22 05:10

? 人氣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毛澤東的書籍與照片向來是最安全的送禮選擇。有一個(可能是虛構的)故事寫道,一對夫婦收到一百零二本毛澤東的作品作為結婚禮物。那個年代製造的毛主席肖像多到每個人可以平均擁有三幅。此外,小紅書的印行也突破十億冊。如今,數十億冊毛澤東的著作堆在倉庫裡腐爛,不僅占據了後文革時期現代化書籍所需要的空間──鄧小平對於毛澤東時代晚期,中國在科學與技術上落後的程度焦躁不安──也造成八千五百多萬人民幣的呆帳,而且還需要特種部隊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看守(儘管他們盡了最大努力,但由於溫度不穩定,約百分之二十的毛澤東著作裂開並發霉)。中國共產黨為此採取了激進的解決方案。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二日,宣傳部下令禁止銷售小紅書,並要求在七個月內把那些庫存全部打成紙漿──僅保留少數幾本。於是,多達百分之九十的毛澤東時代政治書籍成了紙漿,包括剛發行不久的整批《毛澤東選集》第五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之前在全球宣傳毛主義的人,不再相信他們以前負責傳播的資訊。一九七八年,外文出版社(Foreign Languages Press,簡稱FLP)的一些作家和編輯被派往國外留學,終於有機會親眼看到西方世界。過往幾十年來,他們大量生產《北京周報》及其他「對外宣傳」的內容,他們一直深信中國即將解放西方世界。一名外文出版社的編輯曾經歷文化大革命那些令人精疲力竭的政治與社會動盪,他對澳洲小鎮的日常生活感到震驚:

我離開中國以前,所有的宣傳都在講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如何受苦受難,遭到壓迫──任何與資本主義有關的一切都是不好的,任何與社會主義有關的一切都是好的。但是,當我們真正走出國門,事實並非如此,文化衝擊非常強烈,一切都與中國截然不同,包括日常的文明程度及禮貌程度。每天早上,父母送孩子上學;一天結束時,再接他們回家。我心想:這些孩子真幸運,我看著哭了。我花了這麼多年在中國做對外宣傳,卻完全不知道國外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清空老舊毛派書籍的倉庫與書架,如今擺滿了描述毛澤東時代的書目,內容充滿了恐懼、絕望以及蔑視。文化的解放產生了多元的風格及體裁,從半抽象的詩歌,到魔幻現實的小說與荒誕的戲劇,應有盡有,但大多是在描述他們對毛澤東時代的不滿。他們描寫個人遭到毀滅,毛澤東個人崇拜的不人道,社會主義的腐敗及浪費生命的荒謬,文化大革命的過度及勞改營的恐怖。到了一九八○年代晚期,去毛化進入藝術領域。張宏圖在他的「物質毛」系列中,以一系列惡搞的姿勢、偽裝、色彩來刻畫毛澤東,例如披著虎紋的毛澤東,留著史達林假鬍子的毛澤東,紮著辮子的毛澤東,色迷迷地盯著民主女神雕像的毛澤東。後來,這類不敬的行徑也登上了大銀幕,所謂的「第五代導演」打破了人們對這位中共英雄的刻板印象。一九八八年,這股風潮也傳到電視螢幕,廣受歡迎的電視紀錄片《河殤》抨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落後,以及中國對西方民主文化不夠開放,諷刺毛澤東崇拜是落後文化的縮影8。儘管黨內官員盡責地為鄧小平的「四個現代化」歌功頌德,但是這些事情對文化都毫無貢獻。反抗中共的正統思想,才是一九八○年代最顯著的文化主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