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玓觀點:華燈上,台劇下?《華燈初上》的第三季與總體檢

2022-04-01 05:50

? 人氣

作者認為,林心如的演技一直以來並不特別被推崇(尤其相較於楊謹華),我對於她在前兩季的表現,也覺得就是差強人意,總覺得已經到了極限。(資料照,Netflix、百聿數碼提供)

作者認為,林心如的演技一直以來並不特別被推崇(尤其相較於楊謹華),我對於她在前兩季的表現,也覺得就是差強人意,總覺得已經到了極限。(資料照,Netflix、百聿數碼提供)

在劇迷期待中,熱門台劇《華燈初上》第三季終於在三月中旬上架了。還記得上架的那個星期五根本就是風聲鶴唳,深怕一打開社群媒體就被手腳快的人爆雷;甚至有朋友說,那個週末連走在路上都怕聽到路人聊到兇手是誰,真的是戰戰兢兢草木皆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可以說是OTT時代追劇「缺點」之一,也讓人懷念起過去大眾傳播時代,大家「進度」都一樣的時候。當時,熱門連續劇的劇情進展和結局大家當然都想知道,但不管你是誰,都得一起等到晚上八點把電視打開才知究竟,然後隔天早上上班上學的時候碰了面再來大聊特聊。

但無論如何,我們可以說《華燈》基本上是成功的:它創造了話題和討論熱度,吸引了人群(第三季上架一個多星期以來一直高居Netflix平台收視第一),也帶給許多觀眾觀賞戲劇的樂趣,這就是一個娛樂產品該做的事情。

這篇文章,除了承接之前對於前兩季的評論(OTT時代的八點檔「重生」—為什麼我們需要《華燈初上》),討論最後八集的內容,也會討論整部劇的總體成果(特別是演員們的表現)以及對台劇的意義。以下內容,一定會牽涉到劇情,但我已經遵守OTT時代公開討論夯劇的基本倫理——「延遲討論原則」:在完結篇上架之後一週內不公開討論劇情。現在已經超過一週了,就請觀眾朋友們斟酌閱讀。

最後8集的任務達成率

《華燈》的最後八集就是在進行收尾工作,除了揭曉殺死蘇慶儀的兇手,其他故事線也要一一收尾,包括:羅雨儂和潘文成的曖昧、子維身世的後續、販毒案的真相、光的內部(蘇慶儀給羅雨儂留下的衝突因子)與外部(跟Sugar競爭)的緊張狀態,以及百合和亨利、愛子和何予恩、阿達和花子這三對關係的結局。

先說殺人兇手的部份。有評論說,看到後來,兇手是誰已經不重要了,我不贊成這個說法。從故事安排來說,不僅兇手是誰很重要,如何導出這個答案,以及答案出來之後該怎麼結尾也很重要。或者應該反過來說:第三季的許多情節設計,正是為了要讓這個答案合理。

首先,為了要讓花子足夠憤怒和衝動,故事必須交代兩件事情:羅雨儂對她的意義,以及什麼樣的狀況會讓她重複前一次殺人(未遂)的行為。其次,也得交代個性善良溫柔的花子,即使衝動犯案,卻為什麼在第一時間沒有自首認罪(向警方或向羅雨儂)。我覺得這個過程編劇和導演的處理都算有說服力,儘管部分情節還是讓人有些出戲,覺得老套或不合理(尤其是女子監獄的部份),但不致於到看了會崩潰的程度,其中劉品言的表演幫助很大,這一點稍後再談。

其他故事線的收尾,大致上圍繞著主線的鋪陳,也都還算合理。如果有什麼是最讓我卡住的地方,應該是「和解」吧。編劇和導演大概鐵了心要讓整個故事往和解與正能量的方向走,阿季跟蘿絲、愛子跟光、蘿絲跟寶寶、百合和蘿絲,全都是溫暖結局,甚至連羅雨儂跟蘇慶儀都在天人永隔狀況下和解了。坦白說,這些和解或多或少有點勉強,很多也缺乏說服力,像是互看不順眼的三個人居然就一起唱著江蕙的〈妳著忍耐〉,或是那場「條通街頭大戰」,都讓人覺得未免也太卡通了。

不過,我也必須說,通俗戲劇創作者希望不要留給觀眾太多遺憾和困惑,而是清楚的答案,以及更多溫暖和希望;這樣的選擇,不能算錯。雖然我會期待留點想像空間會更好,而不是把每件事情都講到底、講到完、講到有點囉嗦。

兇手知道了,但英雄是誰?

有些地方講的太多太滿,但感覺起來整個故事也還有一些地方是講不夠的。例如,蘇慶儀的個性為什麼到後來變得那麼冷酷、算計、虛偽、不留情面、那麼……「機車」?解釋和鋪陳一直是不足的,不能說被性侵生子就一定會造成這樣的轉變。這裡同樣也牽連到,到底為什麼她對於羅雨儂的態度會從好朋友變質成處處針鋒相對,應該在第三季要有更完整的回顧,但我們看到的卻只是更多已經轉變之後的情節。

另外,吳少強的改變也一直是個謎。為什麼當初一個願意帶著羅雨儂私奔,扛下兩個人的生計,甚至還全心一起養育不是自己親生的小孩,充滿父愛的優質男人,卻在後來變成讓羅雨儂揹黑鍋甚至坐牢的渣男?阿達的行為則是另一個謎,雖然有解釋他想要錢,也需要在職場上被肯定,不願意只當潘文成的跟班,但這些其實都只是結果,不是原因。

解答這些疑惑的線索,我認為或許可以從潘文成和羅雨儂這組角色和關係切入。倒不是因為勸和不勸離的心態,讓我想看到他們最後可以在一起,但是兩人關係的最後結局,我總是覺得哪裡不大對勁。

先看潘文成。他瀟灑帥氣,滿滿的陽剛氣概;有點吊兒啷噹,但腦袋非常清楚;辦案能力強,而且不怕死。這應該是一個在通俗戲劇中常見的英雄角色,一個漂丿型的硬漢刑警,而百分之九十的時間也確實是如此,並在他被構陷栽贓然後成功反撲時達到高潮。然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他選擇放過這個黑白勾結的主導者——警察局長,報酬是副局長一職。看到這個轉折的第一時間,老實說我有點不懂,因為這跟之前建構潘文成的英雄形象不符。按照一般英雄模式,我會預期他不但能夠成功反撲,而且將一干涉案的黑道白道通通繩之以法,甚至還會想辦法拯救阿達……。但這些都沒有發生。

後來在羅雨儂拒絕他的告白,並在他跟局長和同事到光慶祝他升任副局長時,嘲諷地對他說:「原來這就是你想要的人生。」我才搞懂了。潘文成終究沒有完成英雄之旅的原因,正在於,他本來就不是英雄,羅雨儂才是。她是這整個故事的唯一英雄。原本編劇也可以選擇讓潘文成當完英雄,然後羅雨儂還是拒絕他的求愛,我感覺如果這樣也挺美的,但編劇沒有這麼做,因為羅雨儂的英雄地位不需要這樣的曲折。

這一點,其實蘇慶儀是看的最清楚的。她在死前甚至對花子說,羅雨儂喜歡當英雄喜歡到根本是一種病。其實通俗戲劇裡面很多英雄的行為,在平凡人眼中看起來就是一種病,這並不少見。而且,當我們把羅雨儂看成英雄,好好來重看重想全劇的很多看似不大合理之處,包括上面提到關於蘇慶儀和吳少強的轉變,就紛紛合理了。

全部24集的任務達成率

其實我一直想講的《華燈》另外一個值得肯定的事情是,它藉著一部戲把一大批台灣演員動了起來(粗估在戲中有明確身分的角色將近五十個)。主演也好,客串也好,《華燈》不僅僅讓幾位中生代菁英演員進行「火力展示」,也讓幾個比較年輕的演員有磨練機會;更讓人感動的是一些幾乎快被人遺忘在傳統八點檔或「花系列」時代的資深藝人也有亮相機會(最讓我驚喜的是王靜瑩、應采靈和張永正)。

台灣的演員們,其實並不差,但是近二十年來的產業低迷,演出機會太少,對他們來說不僅是工作條件出了問題,演技磨練也會相當有限。就這一點來說,《華燈》功德無量。

既然談到演技,我們就來點評一下主要演員們的表現,這當然有主觀成分,也應該容許讀者朋友們挑戰和反對。

我認為全劇表演最好的前三名:飾演花子的劉品言第一當之無愧,飾演阿達的章廣辰在第三季快速竄升,可以排第二。劉品言在前兩季就把花子這個從鄉下來台北謀生,帶點土味的角色詮釋得非常自然,而第三季最後幾場難度極高的失控和崩潰哭戲,她都可以讓人充分感受到那股深刻的悲哀無助,而且絕無浮誇。演戲經驗不算多的章廣辰表現讓人驚艷,他顯然注意到非常多表情和口語的細節,尤其是最後阿達跟潘文成兩度在問訊室的對話,章廣辰的表情豐富、深刻且精準,完勝飾演潘文成的楊佑寧。如果不是劇本上有一些缺陷,相信章廣辰的表現會更好。

第三名我會給飾演江瀚的鳳小岳。鳳小岳的表演,可能沒有劉品言與章廣辰那麼細緻,但他的口條是所有演員裡最好的。口條問題一直是近年來許多台灣演員的共通問題,這裡的口條不只是咬字清楚而已,在說的清楚的同時,又能夠與角色個性和劇情變化適當融合,這一點鳳小岳做的很好。

那麼,林心如呢?扮演最終被證實為唯一英雄的羅雨儂的林心如,當然不能不談。坦白說,林心如的演技一直以來並不特別被推崇(尤其相較於楊謹華),我對於她在前兩季的表現,也覺得就是差強人意,總覺得已經到了極限。在很多情緒起伏的段落,看起來林心如的表演方式相對固定,無法更深入細節。不過,我也必須很中肯地說,林心如在第三季的表現有幾次突破了極限,關鍵就是在羅雨儂確定不得不放棄子維時。當時她在樓梯間站在子維背後強忍哭泣的那一場,以及在光強顏歡笑最後哭倒的那一場,林心如的表演都令人動容。

至於許多媒體看好,而且經常以「欠她一座金鐘獎」為報導標題的楊謹華呢?其實,從全劇的平均表現而言,楊謹華的演技確實相當純熟。但我認為,或許正在於太過純熟,反而常見到楊謹華的表演雕琢過度,在可以返樸歸真的段落,仍回不來。例如,跟子維的獨處時間,應該是蘇慶儀最不需要「表演」的時候,但是卻看不到她簡單自然的表演。飾演潘文成的楊佑寧也有類似狀況,在大部分時間裡,楊佑寧把潘文成那股漂丿的氣息掌握的很好,但是唯獨在跟羅雨儂的相處上,拉不回來(照理說應該在漂丿之外,適當摻入某種柔情才對)。

最後的結局,華燈上,台劇……下?

從上一篇對《華燈》的評論開始,我就認為《華燈》對台劇產業是重要的,不僅因為上面提到的,它為台灣演員帶來許多表演和磨練的機會,也因為劇組通過這部劇重拾了過去八點檔的娛樂技藝,這些都是復振台灣影劇產業的必要條件。

但實際狀況並不會這麼樂觀。如果沒有Netflix的資金和如此具有規模的平台,就沒有《華燈》的出世。《華燈》在台灣的收視狀況不錯,但臺灣以外的市場回應尚未可知,而Netflix是一個以全球為運作規模的新興媒體巨擘,《華燈》如果僅僅是在台灣一地成功,並不能構成他們繼續投資的充分理由。就算Netflix暫時還會繼續投資台劇,但是難保哪一天不會說走就走,把台劇的未來交到一個這麼巨大卻又同時這麼不穩定的大玩家手上,風險是難以估量的。套上那句羅雨儂的話:「這就是台劇想要的人生嗎?」仍是我們不得不問的問題。

*作者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教授、台灣社會研究學會理事。更多魏玓的文化影視評論,請至medium臉書粉絲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