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打烏克蘭,除了砲彈還有資訊戰:駭客與假消息,如何改變這場戰爭?

2022-03-23 15:18

? 人氣

2022年3月11日,帶著寵物貓從伊爾平逃往基輔的烏克蘭難民。(美聯社)

2022年3月11日,帶著寵物貓從伊爾平逃往基輔的烏克蘭難民。(美聯社)

2022年2月底,俄羅斯派遣「維和部隊」入侵烏克蘭,成為二戰以來歐洲地區發生的最大規模戰爭。雖然雙方已經開啟第四輪談判,但距離戰事終止恐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時代在走,戰爭的形式也跟著演化。想到「戰爭」,不難聯想到上個世紀打仗用的真槍實彈、炸藥火藥,在認知戰上好像招數較少,頂多是空投傳單和撥音牆。不過隨著時代演進,以拳頭取勝的戰爭策略不再是唯一,由於經濟、國際關係等各種因素,讓軍事行動比起從前更傾向往「不耗費一兵一卒」的網路資訊戰靠攏。(延伸閱讀:股市跌幅恐擴大!俄羅斯進軍烏克蘭,分析師:8年前的盧布,透露今日的股市端倪)

烏俄衝突把好久不見的戰事帶回大眾視野,而同樣是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戲碼,對台灣人民來說也不是陌生的劇本!在「亡國感」意識稍稍提升的現在,讓我們借烏俄衝突的經驗,來了解一下網路資訊戰有哪些常見的面向!

駭客攻擊打團戰!戲劇場景真實上演

英國數學家Clive Humby曾說過:「Data is the New Oil.」點出了數據在當代社會的重要地位。除非將資訊安全做到滴水不漏,否則很容易因權限外流、資料盜取或破壞發生憾事;例如在此次烏俄衝突中,資訊流通管道、乃至於資訊本身,也都成為攻防重點。從今年年初開始,尚未動武的俄羅斯便對烏克蘭政府接連發動數據攻擊,利用稱作「HermeticWiper」的惡意軟體來損壞特定資料。

除了政府機關,左右人民思維的官方媒體網站、電信業者,以及對經濟將造成動盪的天然氣公司、武器供應商、航太業者等具有戰略意義的企業、組織,也成為當時俄羅斯主要攻擊對象,全球最大的駭客集團匿名者(Anonymous),一度出面聲援烏克蘭,以洩露資訊或癱瘓運作形式反擊、「制裁」這些俄方組織;匿名者更在二月底駭入多家俄羅斯電視台與串流媒體,大肆將畫面切換為播放烏克蘭境內的戰爭實況,猶如影集《黑鏡》般的駭客手法,正實際運用在戰事中,讓雙方民眾直擊!

從此次戰爭可以發現,駭客攻擊正在轉變成集團式、全民化的對抗,無論是執行機關命令的親俄聯盟,或是義氣相挺烏克蘭的陣線,雙方不斷發動祕密入侵,讓這場資訊戰與戰場上砲火一樣猛烈。被入侵的烏克蘭政府更鼓勵百姓「舉報」,只要發現任何俄羅斯的網路安全漏洞,都可以回報給當局,範圍包含社群、金融、通訊、網路管理、密鑰等都可以。當戰況一一曝光,也更讓兩國人民乃至於世界民眾反思,數位世界的足跡及資料保護,真如科技巨頭所說的「安全」嗎?(延伸閱讀:烏克蘭開戰就想賣股,爆量長紅就想買進?避開這些心理陷阱,投資更有收穫)

2022年3月9日,俄軍烏克蘭東部馬里烏波里一家婦幼醫院。(AP)
烏克蘭與俄羅斯開戰之際,也有支持烏克蘭的駭客組織駭進俄羅斯各大媒體,將戰爭畫面公開(AP)

假新聞如何洗腦、攻破人心?

假新聞與洗腦,是資訊戰中極重要的一環。這兩者能創造輿論壓力,進而改變意見風向,往往能成為左右戰局與鄰國支持度的關鍵因素。身為侵略者的俄羅斯,目前將輿論主要控制在鞏固國內人民支持、打擊烏克蘭人民信心兩個面向。

首先,如何讓人民支持戰爭呢?官媒與俄羅斯政府語調一致,積極地合理化侵略行動,例如稱此衝突為「解放可憐的烏克蘭民眾」,且宣稱只破壞軍事設施,並無屠殺人民。加上相對封閉的網路言論環境,讓俄羅斯人只能接受官媒說法。另一方面,俄羅斯接連放出「烏克蘭總統逃跑」、「美國才是戰爭的始作俑者」、「烏克蘭總統發表投降影片」等消息,混淆「牆外人」的視聽,並且打擊烏克蘭人的自信心。

網路巨擘的表態與國際聲援

對於俄羅斯不合理的侵略,幾乎所有科技巨頭都表現了強烈支持烏克蘭的立場,最強力表態者莫過於馬斯克。日前當烏克蘭數位轉型部長 Mykhailo Fedorov 發推文求救後,不到一小時,馬斯克就開放Starlink在烏克蘭境內使用,更在數日內就運送Starlink衛星天線路由器抵達烏克蘭。Starlink是馬斯克旗下企業SpaceX的衛星網路服務,利用碟型衛星路由器即可接收到來自太空的網路訊號。由於Starlink無須安裝地面線路的衛星網路,考量到俄國軍隊可能會破壞地面網路設施,恐使烏克蘭無法發訊,利用Starlink可聯繫位在波蘭的大型訊號中繼站,使這套Starlink成為烏克蘭反制俄羅斯攻勢的重要資訊戰設備,世界也才能隨時收到來自烏克蘭的戰事情報與求救訊號。

除此之外,科技巨頭也一窩蜂地發起對俄羅斯的譴責,你想得到的網路企業,幾乎都相繼宣布行動支援烏克蘭。社群平台如Meta旗下的Facebook及Instagram,便降低俄羅斯官媒的觸及、加入警告標語,更鬆綁仇恨言論政策,讓烏克蘭人民可以自由地「詛咒」俄羅斯總統普丁。而YouTube、Netflix、Apple、IBM、維基百科、Google、Amazon、PayPal、Coinbase、Airbnb等網路服務,也都以封鎖、取消服務、援助烏克蘭,試圖打擊俄羅斯網路運作與俄羅斯人民信心。有趣的是,源自中國的社群App TikTok也加入封殺陣營,在三月初暫停所有俄羅斯服務。

2022年下令入侵烏克蘭的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AP)
2022年下令入侵烏克蘭,讓俄羅斯總統普丁遭受西方世界千夫所指(AP)

不過,普丁也不是省油的燈—既然你很可能不讓我用,乾脆我自己先封鎖!在Meta公司制裁之際,俄羅斯聯邦總檢察院也將Facebook定調為「極端組織」,該國通訊監察機構並下令,3月起全國禁用Facebook、Instagram、Twitter。面對其他譴責的外商企業,俄羅斯也祭出大絕—三月初,俄國批准了一項草案,外資持股比例高於25%的企業可因「在戰爭中選邊站」的因素,將這些企業收歸國有!名單包含Apple、Microsoft、IBM、Intel等國際企業。此舉固然震懾企業,但恐怕也將更加孤立俄羅斯經濟,畢竟這樣一來,俄羅斯不只國際信用破產,更可能如網友批評般走上「北韓化」之路。

資訊戰離我們遙遠嗎?

烏克蘭與俄羅斯的矛盾終於成為戰爭,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我們與「西邊鄰居」的處境。雖然還沒有砲彈往台灣射過來,不過資訊戰早已悄悄開打。副總統賴清德曾公開表示,台灣每月平均面對3千萬次駭客攻擊。資訊安全風險是其他國家數倍之多;且經過分析,駭客攻擊重點為政府單位、金融、國防等機構,有此一說,其中很大部分很可能來自中國大陸。疫情爆發後,延伸出來的居家工作風潮,或是從合作的供應鏈下手找漏洞,在這些特殊使用狀況下,VPN防護網的保護不足,也讓駭客有機可趁,資安風險日益上升。

資訊戰中,駭客除了攻擊、破壞資料或蒐集情資,左右人民輿論與心智也是常見的手法。近二十年來,媒體管制日益鬆懈,以及自媒體、網路媒體的興盛,都讓中國大陸藉著這波風潮,展開無孔不入的布局。在明面上或為收購媒體,或是暗地裡買通意見領袖、粉絲團,甚至動用網軍洗留言、在長輩Line群組傳播不實消息,都是讓台灣人民「溫水煮青蛙」,一點、一點地被「統戰」。根據由媒體人、學者所組成的「IORG」(Information Operations Research Group,IO研究室)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以新冠肺炎、政治人物負面新聞為題,試圖對台灣民眾進行資訊操弄,以更接近認知統一的目標。

資訊戰比我們想像地更近。雖然現在幾乎所有個人數據都保存於網路世界,對於資安防護難上加難,但我們還是能盡量選擇更注重隱私、加密更完善的服務,避免使用不安全來源(例如:中資)的App;以及加強個人的媒體識讀能力,避免只看同一家媒體,並且在信任一則新聞之前先檢視來源是否可靠,才不會輕易被錯誤資訊所擺弄,讓資訊戰對自己的侵害多少輕一點。


作者來自NCCU,從科技媒體到數位行銷,這輩子應該離不開網路圈。其他作品詳見個人Medium

責任編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