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短兩會」草草閉幕:二十大前奏曲「穩」字當頭,難掩中國內政外交挑戰

2022-03-15 16:00

? 人氣

陶儀芬告訴美國之音:「即使沒有疫情,它(中國)整個經濟發展的勢頭下降,以及習近平在過去這幾年的政治緊縮,其實一般年輕人可能連成家都不太願意,就也不會生小孩啊!當然有很多的提議,但是如果大陸的政策方向沒有大幅度調整的話,我覺得它的效果都很有限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外,在習近平推崇德國模式,力促「實體經濟」的號召下,有政協委員提案讓「年輕人少送外賣多進工廠」,也有人呼籲三四線城市推出「倦鳥歸巢」人才回流計劃,鼓勵40歲以上勞工從大城市返鄉,支持鄉村振興和西部大開發,也被視為是反映出中國勞動力失衡、製造業缺工所帶來的社會壓力。

暫緩「向左轉」,官方放緩共同富裕步調

台北學者陶儀芬還注意到,去年習近平高調提出的「共同富裕」引發劫富濟貧的爭議,今年兩會中,官方似乎避談。她認為,中國經濟今年預期走緩,且對比歐美國家逐步放寬邊境管制,經濟也逐漸復蘇,中國卻堅持鎖國清零,在前景不樂觀的態勢下,中共似乎選擇低調應對,並可能把這些「向左轉」的政策先緩一緩。

中國過嚴的防疫政策也是另一個可能的社會亂源。位於加拿大多倫多的中國問題分析人士文昭認為,在傳染力超強的奧密克戎變種病毒出現後,中國難以維持「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且若繼續鎖國,恐須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但他說,今年議程未見任何調整防疫思維的建言,顯見本屆兩會在「穩字當頭」口號下,持續陷入「內捲」的僵化困境。

文昭告訴美國之音: 「今年呢,考慮到中國的這個政治鬥爭,氣氛比較詭異。是不是有人能夠直接或者間接地對清零提出質疑,我覺得是這次兩會的一個看點。如果這次場合不能提出的話,那可能要去糾正它阻力會更大。」

兩會現場俄烏戰事幾近「消音」

對內不檢討防疫政策,對外,撼動國際局勢的俄烏戰事,也彷彿不存在兩會的報導裡。中國外長王毅3月7日舉行國際記者會,全程100分鐘內,他接受27次提問,其中僅開放路透社記者問及中國對俄烏戰況的立場,但隨後這段問答則被中國官媒的文字直播直接刪除,彷彿沒提問過。

但最避諱談的,往往也可能是中國所面臨的最嚴峻挑戰。因為現實中,俄烏戰情膠著勢必嚴重衝擊到今年的中國經濟,除了憂心中俄關係緊密可能導致西方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外溢而殃及中國,在習近平的「一帶一路」戰略中,被視為支撐全球供應鏈大動脈的貨運鐵路「中歐班列」,更是直接受到戰火波及。

一帶一路遭戰火衝擊學者:中國GDP增速難保五

位於香港的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一連串外部衝擊,讓已經面臨內需收縮、國內外投資消退的中國經濟雪上加霜,總理李克強宣布的GDP增速5.5%目標,今年更恐難以達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