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時訪問記》四海無家一滴淚

2022-02-02 05:50

? 人氣

《余英時談話錄》數易其稿,我寄回給余先生,希望由余先生親自校訂。當時余先生正忙於《論天人之際》的著述,無暇細改那本談話錄。等到余先生完成晚年學術巨著後,閒談中,我提到單德興先生訪問齊邦媛女士而促成《巨流河》。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很美的故事。余先生何等智慧,當然知道我言外之意,這便有了《余英時回憶錄》。余先生在《余英時回憶錄》序中說,回憶錄是建立在談話錄的基礎之上,那是余先生謙虛。實際上,我並無寸功。至多是我和余先生暢談時,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復活了余先生的記憶。對我而言,余先生樂意和我天南地北暢談,使我受益無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14年來,余先生對我殷殷寄語,最終形成文字的不及談話內容之萬一。而《余英時訪問記》的成書,得之於余先生者多,出之於我者少。從這個角度來講,《余英時談話錄》和《余英時訪問記》都是余先生的著作,不過是余先生假我之手回顧他的平生學思歷程而已。

在歷史的長河中看,余先生親撰回憶錄,遠勝我整理談話錄與撰寫訪問記的價值千萬倍。因此,《余英時回憶錄》出版以後,我萬分期待余先生親撰下冊,講述哈佛大學博士畢業以後更為廣闊的歷史世界。在我看來,余先生如能完成一部完整的回憶錄,重尋平生學思歷程,誠為現代文化史上重要的「心史」;則《余英時談話錄》和《余英時訪問記》並無出版的必要。然而,如同我期待余先生晚年寫唐史著作一樣,此願成夢。唐代詩人祖詠〈終南望餘雪〉只作:「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而嘆「意盡」,留下無盡的悠思。余先生博大如海,如今的《余英時談話錄》和《余英時訪問記》,記錄的只是余先生世界裡的滄海一粟。

我天資不高,學識有限,但我以為志業生涯中最要緊的是敬業。如果能做到「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的地步,更是仰不愧天。余先生能和我相談甚歡,也許正是欣賞我的敬業精神。我性格爽快,對余先生一向暢所欲言。而余先生提攜後輩不遺餘力,無微不至地關心我,使我如沐春風。這十四年來,余先生視我為忘年交,總是和我無話不談。因此,余先生對我的談話,便有了歷史價值。在余英時的歷史世界裡,我只是一個動了真情的提問者和聆聽者。

明代呂坤說:「為人辯冤白謗,是第一天理。」胡適先生對此言頗為欣賞,藉以教誨新聞記者。在我看來,新聞記者與歷史學家同樣擔負著為人辯冤白謗的道義。而余英時先生的著作中,常常為古今人物辯冤白謗,甚至多次為胡適先生辯冤白謗。為學術而學術,為真理而真理,是余先生從事歷史研究的樂趣。余先生堅信獨立精神與自由思想,提倡做有尊嚴的知識人。「譽滿天下,謗亦隨之」是古今常態,胡適先生和余英時先生的生前身後,皆見此景。杜詩「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已道盡底蘊。

胡適,胡適之。(取自維基百科)
胡適提倡新聞工作者應具備文學與史學的精神。(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在現代文化史上,有人和余英時同調,有人向余英時立異,但決沒有人能夠完全不理會余英時的學說。此意原論康德,余先生對此意頗為欣賞,先後藉以論韋伯與胡適。如今余先生隱入歷史,《余英時回憶錄》、《余英時談話錄》、《余英時訪問記》三部曲,成為余英時「心史」的一部分。余英時的歷史世界,如江上清風與山間明月,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期待更多朋友的共鳴。

20220125-《余英時訪問記》書封(允晨文化)
《余英時訪問記》書封(允晨文化)

*作者1976年生於廣東澄海,多年從事知識人的訪問和研究。作品有《訪問歷史》、《世界知識公民》、《知人論世》、《訪問時代》、《與天下共醒》、《各在天一涯》等。本文選自作者新作《余英時訪問記》(允晨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