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才是我們的國家?」獨立記者赴孟加拉、泰國長期蹲點,傾聽《羅興亞悲歌》

2018-03-27 09:04

? 人氣

難民營資源匱乏 羅興亞婦女為家計成性工作者

《羅興亞悲歌》製作團隊實際走訪孟加拉難民營,採訪羅興亞難民的飲食、醫療等日常生活,直擊聯合國利用指紋辨識系統,發給難民「食物發放卡」。難民到食物站登記,再挑選自己所需的食品。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田野主任艾古尼迪(Karim Elgudini)就表示,難民營的主食是米,也有季節性的蔬菜,像是辣椒、洋蔥供民眾選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獨立記者楊智強2017年底前往孟加拉羅興亞難民營採訪,目睹羅興亞孩童扛起食物。(楊智強提供)
獨立記者楊智強2017年底前往孟加拉羅興亞難民營採訪,目睹羅興亞孩童扛起食物。(楊智強提供)

然而難民營因為資源匱乏,三餐僅能溫飽,化名「蘇珊」的羅興亞人,在緬甸就讀宗教學校,卻為了支撐家計,到了孟加拉成為性工作者。蘇珊一次性交易,僅能賺5美元(約新台幣147元),仲介集團卻拿走45美元(約新台幣1320元),蘇珊仍遭到剝削。楊智強表示,雖然難以統計羅興亞女子為情勢所逼而從事性交易的情況,但只要有一例,就代表仍有羅興亞女性受到剝削,需要國際社會關注,解決難民遭遇的困境。

羅興亞人心靈受創 孟加拉醫療組織協助走出傷痛

許多羅興亞難民目睹屠殺、村莊遭毀,相當多民眾儘管已逃離緬甸,仍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羅興亞悲歌》團隊採訪一位難民蘇悌,她有4名兄弟,卻有2人逃難時,在她面前遭到殺害,蘇悌也被緬甸若開人性侵,「我以為我要死了,昏過去,我醒來就已經在孟加拉醫院了。」由於羅興亞人觀念傳統,女性若遭到性侵,將難以找到結婚對象,許多婦女即使遭性侵,也多選擇隱忍。

為了緩解難民PTSD的症狀,孟加拉民間醫療隊「人民的健康」(Gonoshasthaya Kendra,GK)在難民營內設立臨時診所,附有諮詢室、病床。醫療隊醫師蘇沙漢(Md. Abdus Salim)表示,病人一開始較為害羞,但在長期交談後,病人逐漸能說出自己遭性侵、家人遭殺害的不堪記憶,聊完之後,醫師會先讓病人好好睡一覺,再進行心理療程,若治療順利,還會進入團體療程,讓羅興亞人彼此從同胞的分享中得到力量。

「難民議題並非遠在天邊」團隊年底將羅興亞報導集結成書

楊智強合製的《羅興亞悲歌》讓台灣人近距離認識羅興亞難民的生活,但他不就此停下報導羅興亞人的計畫,於去年秋季與南韓獨立記者張俊熙、台灣獨立記者郭若瑀合組「路國際新聞採訪團隊」(Loop Media Team),結合自己的文字專長、張俊熙的平面攝影、郭若瑀的影音攝影能力,期待將羅興亞人的故事講得更深入、全面。他們也舉辦「讓貌貌蘇家族在雲端團圓」活動,號召民眾集資,希望讓散居孟加拉、泰國等地的貌貌蘇家族,藉由智慧型手機在線上相會。

路國際新聞團隊4月將再度前往孟加拉、泰國採訪羅興亞人,期待在今年底把報導集結成書,並製作影音專題,舉辦講座,讓台灣人更有機會了解這些沒有國籍的羅興亞人。

「我想讓台灣人知道,難民議題並非遠在天邊。」楊智強表示,我們有一天也可能成為難民,台灣人需要接觸難民議題,更要盡速通過目前凍結在立法院的《難民法》。楊智強期許團隊發揮獨立記者在一地長期蹲點的優勢,深入耕耘羅興亞難民議題,不只關注事件本身,而是從難民家庭故事著手,進一步報導羅興亞族群,再將報導層次提升至關注難民權益的人類普世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亦寧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