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獨家:中國大外宣運用輿情監控系統,鎖定境外特定人士

2022-01-02 10:00

? 人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日報》2014年的一篇報導提到,中國的「輿論分析師」超過200萬人;《人民日報》2018年則報導,中國的輿論分析產業一年產值「數百億元人民幣」。《華郵》獲取的資料顯示,中國海外輿情監控計畫的規模不一,有小型的自動執行程式,也有數十萬美元、24小時執行、需要英語專長人士與外交政策專家的計畫。有些購買社群媒體帳號傳達北京立場,有些即時蒐集特定人物的社群媒體資料,有些追蹤美國選舉等特定議題。

「中國相關外國媒體與記者輿情監測系統」

以國人熟悉的《環球時報》為例,它在2019年拿到一份3年336萬元人民幣的合約,為中國外交部建置一個「中國相關外國媒體與記者輿情監測系統」,除了繳交定期報告,還有因應「緊急狀況」的特別報告,其4成員工是《環球時報》資深記者。該報並設有環球時報輿情調查中心」,號稱擁有「覆蓋全國及全球的調查網絡,專業開展各類民意調查和市場調查」。

再以《人民為例,它在去年底、今年初拿到北京市公安局情報信息中心一個約19萬元人民幣的標案,針對「關鍵人士與組織」在外國社群媒體上的活動蒐集資料、撰寫報告,包括他們的「基本狀況、背景、關係」;針對香港、臺灣與中美關係等議題撰寫周報;對於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爭議,也要針對「網民主要觀點」撰寫「特別報告」

分析與預測最終是為了輿論引導與幹預」

《華郵》引述「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分析師廖燦亮去年4月的一篇文章〈輿情大數據研究的三個階段〉:「從輿情角度看,分析與預測最終是為了輿論引導與幹預⋯⋯社交媒體中的大量用戶數據為輿情引導提供了發展空間,可以利用社交網絡用戶的公開數據,分析用戶的特徵與偏好,進而有針對性地引導。」

「西方利用大數據分析、研判影響政治活動,從一個側面說明,藉助大數據,輿情是可以評估的;有了大數據,人心是可以測量的;只要摸準情況,輿情也是可以引導與幹預的,進而為主流媒體輿論引導以及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精準進行社會治理提供數據支撐。」

中國公安當局也對國外輿情監控興致勃勃

中國的外交與宣傳部門之外,公安當局也對國外輿情監控興致勃勃,《華郵》文件涉及的輿情分析系統約1/3是由公安單位委託建置,許多都要求針對涉及維吾爾人等少數民族的敏感訊息發布提醒,並且長期監控特定作者與網站。

專家認為相關資料可用於調查、騷擾中國國內外的異議人士與批判者,引發寒蟬效應,因此是中國公安當局「維穩」的工具

從外交部到公安部,中國各相關機構都拒絕對《華郵》的報導表示意見。

推特與臉書都禁止未經授權的自動化程式蒐集資訊,推特更禁止開發商蒐集關於使用者政治立場、種族或民族背景的資料。去年6月迄今,推特移除逾2萬5000個涉嫌為中共進行大外宣的帳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