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獨家:中國大外宣運用輿情監控系統,鎖定境外特定人士

2022-01-02 10:00

? 人氣

2021年12月29日,香港《立場新聞》署任總編輯林紹桐被警方逮捕。(美聯社)

2021年12月29日,香港《立場新聞》署任總編輯林紹桐被警方逮捕。(美聯社)

2020年7月,中國官媒《中國日報》開出一個價值190萬元人民幣的「外國人士分析平臺」標案,平臺必須從臉書、推特與YouTube挖掘「知名西方媒體記者,以及其他政治界、企界業與媒體界重要人物」的資訊,分析目標人物彼此間的關係,衡量他們的「中國傾向」;平臺要24小時運作,並建立預警系統,一旦發現「關於中國的不實論述與報導」就發出提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日報》的招標文件寫道:「中美貿易談判與香港暴動事件之後,情勢日益清楚,輿論新聞戰雖然艱苦,但是必不可少⋯⋯我們正在與美國與西方的媒體競爭,一場話語權爭奪戰已經開打。」這案子後來由北京的中國傳媒大學得標。

藉助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讓大外宣更上層樓

《華盛頓郵報》12月31日獨家報導,中國已經將其國內網際網路資訊監控系統的一部分「砲口朝外」,針對特定西方人士蒐集其社群媒體資訊,期望藉助大數據與人工智能(AI),讓中國的大外宣更上層樓。《華郵》取得數百份中國相關機構的招標文件、合約與公司報告,揭露北京當局此一規模龐大的資訊戰:2020年初迄今,逾300項政府計畫先後啟動。

中國過去10年一直在發展用於監控國內政治敏感資訊的「輿論分析軟件」或「輿論引導工作」,如今則是「內銷轉出口」,鎖定言論經常涉及中國的重要外籍人士,從國營媒體、宣傳部門、軍方、警方與網管單位都共襄盛舉,透過招標來採購更新式、更先進的資料蒐集系統,《中國日報》只是其中一家。

「如今我們更加瞭解反中人士的地下網絡」

一位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的分析師告訴《華郵》:「如今我們更加瞭解反中人士的地下網絡」他與同事曾經奉命研究推特上關於中共領導階層的負面內容是如何傳播,包括相關學者、政治人物與新聞記者的個人資料。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中國專家馬曉月(Mareike Ohlberg)說:「中國正在將一部分的監控資源轉向國外,看看其國內運作的相關數字與規模,我覺得相當可怕。現在他們覺得必須在海外捍衛中國,在海外進行輿論戰。」

中國在國際社會的的「印象分數」接近歷史新低點

普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今年6月發布一項報告調查17個經濟先進國家(包括臺灣)社會對中國的觀感,顯示中國在國際社會的的「印象分數」接近歷史新低點,17個國家有8個超過7成民眾對中國不懷好感,原因顯然與新疆、香港、臺灣、戰狼外交、貿易戰等議題相關。也難怪習近平今年5月要求各級幹部「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也難怪中國要全面強化大外宣。

《中國日報》2014年的一篇報導提到,中國的「輿論分析師」超過200萬人;《人民日報》2018年則報導,中國的輿論分析產業一年產值「數百億元人民幣」。《華郵》獲取的資料顯示,中國海外輿情監控計畫的規模不一,有小型的自動執行程式,也有數十萬美元、24小時執行、需要英語專長人士與外交政策專家的計畫。有些購買社群媒體帳號傳達北京立場,有些即時蒐集特定人物的社群媒體資料,有些追蹤美國選舉等特定議題。

「中國相關外國媒體與記者輿情監測系統」

以國人熟悉的《環球時報》為例,它在2019年拿到一份3年336萬元人民幣的合約,為中國外交部建置一個「中國相關外國媒體與記者輿情監測系統」,除了繳交定期報告,還有因應「緊急狀況」的特別報告,其4成員工是《環球時報》資深記者。該報並設有環球時報輿情調查中心」,號稱擁有「覆蓋全國及全球的調查網絡,專業開展各類民意調查和市場調查」。

再以《人民為例,它在去年底、今年初拿到北京市公安局情報信息中心一個約19萬元人民幣的標案,針對「關鍵人士與組織」在外國社群媒體上的活動蒐集資料、撰寫報告,包括他們的「基本狀況、背景、關係」;針對香港、臺灣與中美關係等議題撰寫周報;對於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爭議,也要針對「網民主要觀點」撰寫「特別報告」

分析與預測最終是為了輿論引導與幹預」

《華郵》引述「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分析師廖燦亮去年4月的一篇文章〈輿情大數據研究的三個階段〉:「從輿情角度看,分析與預測最終是為了輿論引導與幹預⋯⋯社交媒體中的大量用戶數據為輿情引導提供了發展空間,可以利用社交網絡用戶的公開數據,分析用戶的特徵與偏好,進而有針對性地引導。」

「西方利用大數據分析、研判影響政治活動,從一個側面說明,藉助大數據,輿情是可以評估的;有了大數據,人心是可以測量的;只要摸準情況,輿情也是可以引導與幹預的,進而為主流媒體輿論引導以及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精準進行社會治理提供數據支撐。」

中國公安當局也對國外輿情監控興致勃勃

中國的外交與宣傳部門之外,公安當局也對國外輿情監控興致勃勃,《華郵》文件涉及的輿情分析系統約1/3是由公安單位委託建置,許多都要求針對涉及維吾爾人等少數民族的敏感訊息發布提醒,並且長期監控特定作者與網站。

專家認為相關資料可用於調查、騷擾中國國內外的異議人士與批判者,引發寒蟬效應,因此是中國公安當局「維穩」的工具

從外交部到公安部,中國各相關機構都拒絕對《華郵》的報導表示意見。

推特與臉書都禁止未經授權的自動化程式蒐集資訊,推特更禁止開發商蒐集關於使用者政治立場、種族或民族背景的資料。去年6月迄今,推特移除逾2萬5000個涉嫌為中共進行大外宣的帳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