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男觀點:戰略獨立性盡失,「吃萊豬」只是美國下達的小命令!

2021-12-24 07:10

? 人氣

總統蔡英文(左)、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孫曉雅(右)出席「台灣美國商會70周年慶祝活動」大吃「美(萊)牛漢堡」。(柯承惠攝)

總統蔡英文(左)、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孫曉雅(右)出席「台灣美國商會70周年慶祝活動」大吃「美(萊)牛漢堡」。(柯承惠攝)

臺灣「四項公投」從當初「同意」民調遠超過「不同意」到短短一個月後的大翻盤,如此詭譎的變化再次展現了民進黨強大的「戰鬥力」。島內輿論普遍認為此次公投是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又一次重大勝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諱言,四項公投後蔡英文的執政應該會更加穩定也會更有信心,民進黨一黨獨大的局面會持續鞏固。在野黨尤其國民黨的生存環境進一步惡化,甚至不排除有內部分裂的可能。臺灣政治格局的演變似乎越來越有利於民進黨。

然而,在綠營信心爆棚的狂歡裏,如果能夠看透更多的「故事」,或許就會發現,民進黨的這次「勝利」恐怕遠不是一齣喜劇!

何出此言呢?

蔡英文首次執政之初,曾一度強調兩岸政策會「維持現狀」,這是蔡英文及民進黨面對兩岸實力對比下不得不的「柔和戰略」選擇。但是隨著美國前任總統川普發起針對中國大陸的貿易戰並且上升到G2戰略全面博弈後,蔡英文與民進黨的戰略路線也迅速做出了重大改變。

這種改變一方面源自民進黨需要穩固政權並且持續增強實力對抗大陸和追絞國民黨,另一方面則源於美國頻遞「橄欖枝」意圖拉攏民進黨進入「抗中陣營」,二者各取所需。在面對大陸這個「共同敵人」面前快速達成了合作。

民進黨自認引進了美國這個「大股東」後會實力陡增,有了與大陸一決高下的籌碼。

可是蔡英文及其幕僚並沒有參透國際強權政治的「魷魚遊戲」規則。美國這個最強「股東」是以什麼目的「入股」民進黨?到底是利用民進黨還是幫助民進黨,這裏面顯然有著本質的區別。以商界為例,引進的資本是助力,但更有可能是「剝奪力」,如果一家公司企業沒有原則的引進資本,就註定會喪失企業發展的控制權。

民進黨看似引進了美國這個對抗大陸的「大股東」,但後續事實證明這種沒有政治原則和底線的引進,恰恰意味著民進黨從此以後徹底喪失了戰略的主動權。急於渴望得到「大資本」垂青的民進黨在與美國接觸之初就幾乎沒有設定任何先決條件,而美國對民進黨則幾乎是予取予求。這在雙方後續的「合作」中表現的淋漓盡致,當然也包括這次的「萊豬公投」逆轉。

從川普至拜登,近四年來(2018中美貿易戰始)美國的確通過了很多涉臺法案,也操作了一些貌似支持臺灣的政治秀。但從實際效果來看這一系列動作均是雷聲大雨點小,讓民進黨做大內宣綽綽有餘、但實際提升臺灣地位卻十分有限。幾乎沒有任何一項所謂的涉臺法案、協議被有效實施過。引美國「入股」的民進黨治下的臺灣既不能參與聯合國事務,也無法參加WHO(世界衛生組織)活動,縱使美國自己舉辦的世界民主峰會,不但蔡英文無法露面,就連參會的位階較低的官員(唐鳳)也被「拉黑」。

反過來看,美國官員、議員們動動嘴皮子發個推特就賺的盆滿缽滿。他們幾乎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在短短一年內就讓民進黨購買了5000億新台幣的美國軍火,成為全球NO1。「護國神山」臺積電也在美國的強勢要求下赴美建廠。大錢要賺,小錢也不能少,縱使金額極小的豬肉,美國也要臺灣乖乖吃下,而且還是含有瘦肉精的豬肉。

「合作」之後,民進黨得了面子,美國得了實實在在的裏子。這樣的合作到底誰得利,答案不言自明!

民進黨與美國這種不成比例的關係,反映出雙方的政治地位完全不平等。確切的說,這種合作關係意味著美國這個「股東」已經掌控了民進黨的言行。

此時再來看本次萊豬公投,與其說這反映了民進黨鬥志堅強,倒不如說民進黨為了完成美國的下達的「任務」是不遺餘力、使出了渾身解數。曾經激烈的反萊豬到強烈的引進萊豬,這並非民進黨精神錯亂,而是蔡英文喪失了戰略獨立性的結果,今天的民進黨所代表的利益已經發生了變化。

20211211-總統蔡英文11日出席民進黨於三重舉辦「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公投說明會,表示「不同意反美豬進口」。(顏麟宇攝)
總統蔡英文出席民進黨於舉辦的「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公投說明會,表示「不同意反『美豬』進口」。(顏麟宇攝)

進口萊豬不僅僅是簡單的生意,它折射了臺灣社會民生最基本的安全感需求,它們本來就是標準的科學為施政問題,但是從公投開始這就已經徹頭徹尾的成為了政治標準下的「任務」。

臺灣選民賦予了蔡英文權力,本應體現臺灣人的意志力,但如今民進黨的作為卻處處體現了美國的意志力。美國人決定了民進黨可以做什麼、可以不做什麼。

雖然是臺灣人在投票,但這個公投結果既不代表民進黨自身意志(因為民進黨其實也反萊豬),也不代表臺灣人的意志,它只代了表美國人的意志,只有美國人不反對萊豬送到臺灣人的餐桌上。

抗中,並沒有保臺,而是保美了。

完全遵循其他政治體意志,這不已經符合「政治代理人」甚至是「政治傀儡」的標準了嗎?

民進黨不斷嘲諷國民黨堅持「九二共識」,但事實上,國民黨的策略保持了臺灣的政治彈性和獨立性,也保持了臺海的整體穩定。民進黨的嘲諷更像是一種展現自己無能的鄙夷。

追求台獨曾經是民進黨「主動性」的行為,但如今民進黨追求台獨已經已經變成了美國人「迫使」下的行為。台獨是民進黨的一種工具,可以「主動」調整「獨性」的強弱來協調與大陸的關係,蔡英文甚至還可以使用「維持現狀」給自己找一個戰略緩衝。但由於過度傾斜於美國並且沒有設定與美相處的原則,在失去了討價還價的餘地之後,今天的民進黨已經喪失了自我決定戰略命運的能力。美國人把民進黨的彈性空間抹殺了。

縱使民進黨想要放棄或改變台獨立場,美國也不會同意。今天的民進黨只能被動的參與美國重新定義的「台獨」。民進黨必須在美國定義的「台獨」這條路上不停的走下去,至於走到什麼地步以及結果如何,統統要以美國的利益來決定。

「台獨」是民進黨的一張牌,但如今台獨與民進黨都成為了美國的一張牌。

民進黨被美國「控股」了!

民進黨喪失了戰略獨立性,不僅喪失了兩岸彈性發展的可能,也正維護臺灣人利益方面產生了巨大隱憂。最近一段時間裏,從太魯閣翻車、疫情擴散、疫苗短缺、高端之亂、再到城中城大火,亂象頻現後竟船過水無痕,基本的民主責任不僅幾乎蕩然無存,官員反而愈加色厲內荏,這其實就是美國「控股」民進黨的後果。一方面民進黨要服務美國,另一方面美國要保住民進黨政權。有「抗中保臺」和「美國保護」這兩個概念的加持,民進黨在臺灣內部幾乎無可匹敵可以為所欲為了。

美國保障民進黨執政權,民進黨則要報答美國。可想而知未來民進黨施政會越來越霸道,國民黨等在野黨只會越來越式微。而臺灣社會呢?或許「吃萊豬」只是一個小任務而已,後續還有更大的任務需要臺灣完成。

民進黨以洪荒之力扭轉了四項公投,表面上這似乎是蔡英文的一次勝利,但這並不是臺灣的勝利。戰略獨立的盡失已經讓臺灣的路越來越缺乏「活」性了。

最後再強調一點,民進黨一直炒作加入CPTPP需要美國幫忙,但事實上如果臺灣沒有可交換的利益,美國根本不會在CPTPP上有任何助益。即使美國得到了利益,臺灣也很有可能加入不了CPTPP,因為處於美國「抗中聯盟」最底層的臺灣,還有日本等各國的「任務」需要完成。

在四項公投剛剛結束,日本人馬上要求臺灣進口核食,而民進黨官員迅速呼應,這算不算是新「任務」?吃完萊豬吃核食,加入CPTPP更像是美、日的一種恩惠,而不是平等公平的談判。

臺灣社會應該清醒的看到這一點。

*作者為職業畫家、評論家。居住於北京。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