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法國總統馬克宏:這類行動收效甚微,不如嘗試採取有用的行動

2021-12-11 19:00

? 人氣

在北京看來,成功舉辦奧運會關乎國家榮譽。
Getty Images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周四(12月9日)回應稱,美、英、澳、加必將為其錯誤行徑「付出代價」,但他尚未透露反制措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官方媒體報道稱,對那些對冬奧會有政治圖謀的國家和政客,中方根本就未發出邀請。所謂抵制,完全是在「自我炒作和嘩眾取寵」。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還在推特調侃稱:「按照中國的標凖,美國政府官員大多是新冠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觸者,而且挑三揀四、自命不凡。你們是北京居民最不想見到的人。」

官方英文媒體《中國日報》的歐洲分社社長陳衛華則呼籲,中國將抵制2028年洛杉磯夏季奧運會。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二(12月7日)表示,該國尚未決定是否派出官員出席冬奧會,儘管一些議員呼籲抵制,原因包括侵犯人權、領土爭端和中國在周邊海域的挑釁行為。

意大利表示,該國不打算加入外交抵制行動。

在法國總統馬克宏的表態之外,法國外長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周四(12月9日)表示,歐洲有必要在外交抵制一事上採取共同立場。目前,德國新政府對抵制行動仍保持謹慎態度。

儘管俄羅斯代表隊因2014年的興奮劑醜聞被禁止參加冬奧會,但與中國關係密切的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仍接受出席的邀請。這將是2020年3月以來,首位來華訪問的外國國家元首。

抵制奧運有何歷史?

與此前對奧運會的抵制不同,此次四個英語圈國家宣佈的是外交抵制,即不派出任何政府和外交官員參加,但運動員仍將正常參賽。目前,未有任何國家的運動員宣佈取消參加冬奧會。

因此,包括馬克宏在內的一些人顯然認為,這種抵制只是一種象徵,實際意義有限。尤其是考慮到仍在持續的新冠疫情本身可能導致出席人數減少。

相比之下,上世紀80年代的兩次奧運抵制行動則激烈的多,直接導致了數以百計的運動員未能參加比賽。

1980年夏季奧運會在中央列寧體育場開幕。
Getty Images 1980年夏季奧運會在中央列寧體育場開幕。

在1979年底蘇聯入侵阿富汗後,有60多個國家在美國卡特(Jimmy Carter)政府的帶領下抵制了1980年莫斯科夏季奧運會,包括當時與蘇聯交惡的中國。

1984年,蘇聯則率領18個國家一起抵制洛杉磯奧運會,被視為是報復行動。

更早之前的1936年夏季奧運會則在處於納粹統治下的德國舉行。當時,希特勒(Adolf Hitler)的嚴重反猶情緒引發一些政界人士的抵制威脅。但時任美國奧委會主席埃弗裏·布倫戴奇(Avery Brundage)以政治與體育分離的論調反對抵制,最終美國派隊參加。

國際奧委會(IOC)主席巴赫(Thomas Bach)周三(12月8日)表示:「我們歡迎他們(運動員)到場,我們歡迎他們得到國家政府的支持。剩下的就是政治。」

「政府官員的出席對各國政府來說都是純粹的政治決定,」他說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