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觀察》荒誕的媒體管制越來越緊

2021-10-26 05:50

? 人氣

隨後,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新聞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要求所有持有新聞記者證的編采人員,每年須參加「繼續教育「不少於90小時,並與晉升、獎勵機制銜接,作為考核評價、聘用、升職以及記者證年度核驗、換發的重要條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緊接著,中國國家網信辦公布了最新版《互聯網新聞信息稿源單位名單》,名單涵蓋共1358家稿源單位,並首次將公眾賬號和應用程序納入。同時,財新網和經濟觀察網未被納入名單,引起廣泛關注

中國最具獨立性的財經類媒體之一「財新網」(AP)
中國最具獨立性的財經類媒體之一「財新網」竟未被列入最新版的「白名單」。(AP)

一本正經的荒誕

毫無疑問,中國新聞空間越來越狹窄。這些管制措施也與時俱進,比如加入了社交媒體和微信公眾號。但是,在本質上說,這些措施都是一再重複,甚至虛張聲勢,偽裝新聞。比如,非公有資本從來都沒有被允許從事新聞業務,2021年版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卻稱擬予限制。不過,另一方面,非公有資本在媒體行業從來都存在,甚至成為主力。尤其是過去20年間,私營網絡新聞媒體蓬勃發展,主導了網絡輿論的操作。這些私人資本並沒有帶來更多的公共空間,反而加入競相爭寵的行列,主動研發審查和自我審查的工具。「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帝王沒有理由不喜歡。今後,私人資本仍然以經營的名義操作媒體,仍然競相爭寵。

網絡稿源「白名單」更是一個奇怪的東西。在中國,所有媒體都是由宣傳部門和網信辦控制,記者證都由新聞出版署核發。被「白名單」排除在外,那麼這樣的媒體能通過考核嗎?通過之後為什麼又要列出「白名單」呢?

記者被要求每年須參加「繼續教育」不少於90個小時。可以想見,這些課程仍然在被敷衍應付,甚至變本加厲。

但是,正是一本正經的荒誕,讓大家習慣了荒誕。也正是這種不憚於無釐頭的重複,讓管制的螺旋越轉越緊。

*作者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六四記憶 ‧ 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現居德國。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轉載。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