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憂「東德2.0」?社民黨戲劇性超車,梅克爾急向選民喊話:當心左翼聯盟組閣

2021-09-25 13:30

? 人氣

德國大選即將選出下一位德國總理。這是綠黨候選人貝爾伯克、社會民主黨提名人蕭爾茨與基民盟提名人拉謝特的選舉海報。(AP)

德國大選即將選出下一位德國總理。這是綠黨候選人貝爾伯克、社會民主黨提名人蕭爾茨與基民盟提名人拉謝特的選舉海報。(AP)

德國時隔16年的總理寶座之爭,在7月經歷嚴峻洪患之後出現大洗牌,原本支持率保持第三的社會民主黨(25%)戲劇性超車,執政多年的基民盟(22%)與綠黨(16%)落於其後。社民黨與基民盟的結盟關係預料將不會繼續,但其與綠黨支持率相加並不過半,因此勢必要有三個政黨一起組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觀察民調分佈,社民黨(SPD,中間偏左)可能與綠黨(GRÜNE,中間偏左)和支持率約11%的自由民主黨(FDP,中間偏右)共同組閣,由於這三個黨派的代表顏色為紅色、綠色和黃色,因此被稱為「紅綠燈聯盟」。

或者,社民黨可能與綠黨、支持左翼民粹主義的左翼黨(The Left,6%)組閣。這個可能性讓保守派人士擔憂「共產黨」歸來,儘管社民黨候選人蕭爾茨(Olaf Scholz)標榜溫和左派,而且他是梅克爾(Angela Merkel)政府的財政部長兼副總理,並以梅克爾繼承人自詡,但他所屬的政黨近年來立場越來越左傾。

德國大選即將選出下一位德國總理。這是社會民主黨提名人蕭爾茨與基民盟提名人拉謝特的選舉海報。(AP)
德國大選即將選出下一位德國總理。這是社會民主黨提名人蕭爾茨與基民盟提名人拉謝特的選舉海報。(AP)

梅克爾作為中右翼政治聯盟的領袖,早就明確表示最挺基民盟(CDU)自家人:「只要我當總理,就永遠不會有左翼政黨參與聯合政府,蕭爾茨是否同意這點仍需要保留。因為談到關於德國未來的話題時,他和我的看法存在巨大差異。」

22日,梅克爾總理最後一次主持國會開議,再度向選民呼籲支持她所在政黨的候選人拉謝特(Armin Laschet)。「我只說實話,」她冷靜地表示,德國人正面臨嚴峻的選擇:一邊是社民黨與綠黨共組的政府,將接受或至少不排除左翼黨的支持;一邊是基民盟拉謝特政府,將會溫和地領導國家。

梅克爾先前幾乎沒有參加選舉站臺活動,所以她對選戰的發話值得注意,而且她還試圖提醒德國人記起左翼政黨帶來的歷史陰霾。德國左翼黨由前東德執政黨德國統一社會黨(SED)與前西德的左派勢力合流後組成,部分人士繼承了東德共產黨的想法,主張與北約(NATO)保持距離、反對德國在海外的軍事部署,但左翼也因此被指責與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等專制國家過於親近。

外媒指出,不只梅克爾一個人這麼想,基民盟其他政治人物也在呼籲選民,應擔憂「紅綠燈聯盟」還會拉上德國左翼黨一起組閣。社民黨和綠黨都對左翼黨的外交政策表示保留,但並未斷然排除建立左翼聯盟的可能性。

德國基民盟總理候選人拉謝特與德國總理梅克爾。(AP)
德國基民盟總理候選人拉謝特與德國總理梅克爾。(AP)

德國人對紅色的恐懼

冷戰期間,德國東部地區承受共產專製造成的傷害,經濟水準持續低迷、人民的自由受到監視與箝制。後來即使柏林圍牆倒塌、德國於1990年統一,德國人對左翼政權的不安仍顯現於民調上──已有158年歷史的社民黨大多時間都是在野黨或參與執政聯盟的小黨,與歐洲的許多中間偏左政黨一樣聲勢下滑。

現在政治風向似乎變了,不過《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認為,社民黨的成功應部分歸功於「運氣好」,或者更具體地說,是他的競爭對手失誤。基民盟民調從7月中開始直直落,下跌近10%,外界一般認為拉謝特在水災勘災嬉皮笑臉的態度是主因。另外,綠黨候選人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則疲於面對諸如「履歷造假」、「論文抄襲」等指控。

冷戰結束前夕駐守柏林圍牆的東德士兵。(AP)
冷戰結束前夕駐守柏林圍牆的東德士兵。(AP)

儘管蕭爾茨聲勢大漲,但坊間對左翼政府可能重現的恐懼並沒有消失。網媒《Politico》指出,蕭爾茨雖是社民黨少數的中間派路線,然而其黨內成員近年來已經轉向左翼,所以該黨2019年黨魁競選,獲勝的是左派雙人組沃特-博爾揚斯(Norbert Walter-Borjans)和艾斯肯(Saskia Esken)。

由於社民黨任何聯盟協議,都需要經過40萬黨員投票批准,因此它能否與立場相左的自民黨順利結盟,需要打上一個大問號。自民黨在稅收、勞動市場改革和歐洲一體化等問題的觀點,都與社民黨相反。

德國保守派作家謬勒-佛格(Hugo Müller-Vogg)指出,他相信新的左翼政府必不會等於「東德2.0」,但政策轉變可能將從根本上改變德國的經濟、社會福利制度和外交,削弱歐洲最大經濟體的競爭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