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校園當然有性騷擾,只是沒有報出來而已!」海外中國學人呼籲訂立反性騷擾法規

2018-02-02 17:16

? 人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入口,2018年1月24日。(美國之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入口,2018年1月24日。(美國之音)

在美國掀起反性騷擾風暴之際,中國也傳出了一些大學教師對學生性騷擾的指稱,一些中國高校師生與校友聯名呼籲建立性騷擾防治體制,海外中國學生學者近日也發表《海外中國學生學者就性騷擾防治的公開信》。中國學生對性騷擾的認識是什麼?中國當前性騷擾相關處理制度為何?接下來,可以如何有效地建立制度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高校教師反性騷擾宣言到海外中國學生學者公開信

中國高校教師實名連署反性騷擾宣言感動了許多愛護與關心國內教育環境的海外中國學生學者。他們也希望能在中國國內推動反性騷擾的過程中盡綿薄之力。

來自中國某公益非政府組織的M通過電郵告訴美國之音:「這次的行動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從高校這個場域開始,帶著這個意識學生畢業以後進入職場,也會注意職場性騷擾的問題。」

參與了海外中國學生學者公開信的七七告訴美國之音:「學生們希望安全沒有暴力的學習生活環境,同時,有些老師也開始對於應該如何指導關懷同學產生懷疑。」 

她說:「海外聯署的主要訴求是希望教育部和人大能公開一個確切的建立推行長效反性騷擾機制的時間線,和具體的執行方針,希望國內更多大學乃至教育部和人大對學生和教師的發聲用行動作出積極回應,不辜負受害者的勇敢(發聲),和同學和老師們對母校和教育部以及人大的信心。」

來自廣州在美國紐約讀研究生畢業的小門告訴美國之音,希望高校反性騷擾制度相關過程公開民主,讓學生參與了解,這樣更容易落實,並且希望在半年的期限能盡快推出立法,因為「拖延會消耗正義」。

校園性騷擾在中國存在已久

官方新華網微評說,中國教育部宣布對待校園性騷擾「零容忍」,但是#MeToo在中國#微博話題標籤被刪除。路透社1月30日報導說,1月下旬,一次計劃從據稱發生性騷擾事件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到對外經貿大學的遊行被組織者取消。

在中國北京讀本科的劉某與來自中國南方的L同學最近剛抵達美國。她們告訴美國之音,她們倆人聽說過一些美國的性騷擾大案,但是沒有聽說過北航教授性騷擾女生等發生在中國的事件,也不知道聯名信的事情,但是對於中國校園存在性騷擾這件事情不感到驚訝。

L同學說:「這種事情應該是很多的,只是沒有報出來而已。」

她們認為中國高校肯定是沒有具體的處理機制。但當問到是否應該要有的問題時,兩人異口同聲地說: 「當然要有啦。」

來自哈爾濱的王曉陽也沒有聽說北航等高校的性騷擾事件,也不知道聯名信,但是她向美國之音講述了她上大學時的親身經歷。她說, 一次寢室搬家的時候,一個男生碰了她的屁股。

王曉陽說:「雖然在搬家,但空隙挺大的,我就覺得他是故意的,但是我又怕冤枉人家,然後我就什麼也沒說,然後我就走了。」

此外,從高中到大學,王曉陽遇過不同形式的性騷擾,包括高中男同學在班上只有她一個女生的時候,在黑板上畫生殖器比大小,也有在她的錢包放避孕套或桌子抽屜放驗孕棒。但是,老師的消極處理,讓她很沮喪。

她說:「 老師當時就是除了安慰我,然後也是就是說大家現在高三,什麼壓力又大,然後一會兒就好了什麼的。」「然後就是這事吧發生的當時我特生氣,那怕我上大學本科的時候,過去了兩三年我再想起來還是特別生氣,但是後來慢慢就淡了,但是我至今仍然不想跟我的高中老師聯繫。」

中國高校尚未設有專門處理性騷擾的部門或流程

廣州性別教育中心顧問韋婷婷在2017年4月12日公佈了《中國大學在校生和畢業生遭遇性騷擾狀況調查》結果。研究發現,6,592名回答者中,有將近七成受訪者受過性別騷擾、不受歡迎的性企圖、或性強迫任何一種形式的性騷擾。調查也發現,不分性別,都有可能受到性騷擾,這當中有3,835名回答者進一步解釋不向學校投訴的原因,有將近6成出於認為投訴也沒有用。

截至2017年3月28日為止,該調查另外收到16所來自全國113所211高校回覆,有13所高校表示設有防治性騷擾教育課程或其他舉措,但全國沒有任何一所具備專門處理性騷擾的部門或流程。

法律規範還不到位

中國社會上還沒有專門的反性騷擾立法,沒有具體定義,也沒有具體措施。因此,許多關注中國高校性騷擾議題的活動家、學生和學者紛紛希望政府能出台相關法律與製度。

來自中國某公益非政府組織的M告訴美國之音,「性騷擾侵害的是個人的人格尊嚴和自主權,如此重要的權利一定是需要由法律來進行規範。中國目前也確實有一些關於性騷擾的法律法規。例如《中國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規定禁止對婦女實施性騷擾;《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禁止工作場所的性騷擾;教育部《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中規定了對教師性騷擾學生的懲罰措施。除此之外,中國的《憲法》和《民法總則》也規定了對公民人格尊嚴的保護。但以上規定的問題在於其並未澄清性騷擾的定義,也沒有就性騷擾發生後的救濟渠道作出具體規定,這樣在實踐中無法操作,也就無法真正保護個人免受性騷擾。」

小門也表示,現在散見的立法沒有規定比如政府部門或是高校裡面師生之間的性騷擾問題處理方式,學校當成道德違反事件處理,對學生的補償也隻字未提。

小門說:「學校發生了這些事,他們都是用道德,類似於老師違反了道德紀律,然後和學生髮生不正當關係這樣話語來對老師進行處分。然後這個處分,我感覺是沒有一個標準,全部都比較靠學校自己的裁量。然後很多時候老師過一會兒他又會被招聘回去,或不會影響老師很多的工作方面的東西。然後,怎麼樣補償學生,也都沒有講。學生是沒有一個明確的救濟措施和一個被補償的措施。這些全部是空白。」

立法之外尚須具體機制

在許多學生學者除了肯定立法的重要性之外,還強調在工作場所建立相關固定機制也是重要的,而且不僅需要預防性騷擾,也要能處理投訴。

M認為法律會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但更多的是事後救濟,而且法律程序繁雜冗長,難以迅速有效解決問題。」

M說:「因此,高校內建立專門的預防與製止性騷擾的機制很重要,國外也早已開始實踐。任舉一例,美利堅大學僱有專員接收、調查和處理性騷擾投訴,高校所有僱員有義務舉報性騷擾行為。根據具體情況,個案的解決途徑可包括為受害人提供心理諮詢和相關服務、指定加害人參加相關培訓、社區服務,或撤銷相關資格、暫停工作/上課,直至退學/解僱。最重要的是,所有的高校僱員都要接受反性騷擾培訓。」

應從小普及相關教育

許多人主張,反性騷擾相關教育和實用的防身課程也是重要的,而且應該從小教育。

經歷過同儕性騷擾的王曉陽認為:「我覺得除了那些知識層面的、字面的宣傳以及有一些實用性的課程也是挺有必要的。……還有就是家長得教好自己的孩子,就不要讓這樣的人衍生出來……不要讓一些人會淪落到變成性騷擾或是性暴力的實施者。」

參與海外學生學者公開信連署的民眾,也有人留言表示:「應當從小學就開始普及性騷擾教育,從娃娃抓起注重保護意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