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展觀點:金融、房地產,及錯誤的觀念讓年輕人一屋難求

2021-09-01 05:50

? 人氣

當房價被進一步推升,為了刺激買氣(炒作),政府另一方面又大舉放寬金融機構的限制,讓大眾可以更輕易的貸款買房,而2000年後,這股歪風更是變本加厲,那些收入不穩的人,居然也都可以跟銀行申請房貸,於是,2008次貸風暴,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機,也就不難理解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被高房價美化的GDP成長率

經濟學家曾研究過,從1900年到1960年,主要國家房貸占各國GDP的比率都是相對低的,大概在20%左右徘徊,這時候經濟持續成長,但房價並未大幅上升。但到了1970-1980時期,國家逐漸將住房私有化,並放寬金融放款條件之後,1980以後,房貸占GDP的比例年年攀升,幾乎可以達到70%(而台灣在2020年房貸占GDP的比例也已超過50%),因為資金便宜,人人都可以貸款,然後把錢投進瘋狂上漲的房市之中。

也因為政府放寬了金融機構貸款的限制,在過去,企業與個人借錢,大部分是投入更有實質意義的活動,例如創業,加工出口,擴建廠房等增加生產力的行為,這些會讓一個國家的經濟良性成長,GDP反映出的數字是貨真價實人民憑勞力與智利賺取的收入。

但當房地產成為大家競相追足的標的時,銀行也悄悄把貸款的主力放在房貸,因為房價的漲幅實在太快了,而比起借錢給企業,可能有經營不善倒閉的風險,房貸就安全許多,故大幅提升對房貸的配置,相對能提供給經濟活動的信貸,就受到排擠,條件也越來越嚴苛。

不合理的現象之二:房貸憑什麼可以比企業貸款便宜?

當銀行把貸款,配置在有效率和有意義的經濟活動上,因生產與商業活動的擴張,企業會需要招聘更多員工,員工也能賺到較多的薪資,從而促使更多的消費,而更多的消費,也讓廠商得以增加產量,願意去借錢來提升產能,如此便是一個正循環。

當資金都擁向房地產市場

但如果貸款都被放到房貸,人們借錢雖變得容易了,卻要背負更長與更重的還款壓力,進而不得不減少消費,商業活動受到影響,產品銷量下滑,廠商更不願意投入研發與增加產能,甚至減薪或裁員,人們變得更無力負擔貸款與其他日常消費,如此,便是當今高房價社會中,可以發現的惡性循環。

還有更可怕的,那就是當銀行發現人們因為變窮而導致房貸違約率可能變高時,就在把各地的房貸重新包裝並予以證券化,再賣到世界各地。這就是為什麼美國的次貸風暴,可以讓全球金融體系都跟著遭殃的主因。

地價房價的上漲,實際上並未對整體社會與經濟帶來真正的價值,但因為房子的功能被扭曲,從居住為主變成金融商品炒作,加上不洽當的放貸政策,讓大部分的先進國家,幾戶把全國人民一半以上的收入與財富,都壓在不動產上面了,所以經濟繁榮很可能只是個假象,都是靠房價「撐」出來的,而非實際的生產與創新活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