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好卻要被犧牲?揭台灣家樂福屢傳被賣內幕

2021-09-02 13:10

? 人氣

轉品牌授權,讓團隊續留

以長遠看「被賣」未必不好

今年3月,曾有罐頭、飲料、化妝品等11個公會連署,向公平交易委員會檢舉,指控台灣家樂福向3千多家供應商收取「開店贊助費」,總金額高達294億元。台灣家樂福強調,該金額非事實,但承認有收取贊助費,兩相對照之下,更能看出它的壓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疫情爆發,量販店趨勢衰退,一個急於自保的總部、一個快速崛起的新興市場,最終促使台灣家樂福的購併計畫,由雄心萬丈轉為腹背受敵。

但假使台灣家樂福真的被賣出,就一定是壞事嗎?倒也未必。業界普遍認為,買主資源才是最大關鍵,且極有可能轉為品牌授權,由原有團隊繼續經營。

「台灣團隊已經證明,他們有獨立運作的能力。大概就像是總部給一個課綱,台灣自己就能長出教學內容來,」吳相勳比喻,近年幾個重要專案,包括數位轉型、推廣小農契作農產品、便利購等,台灣家樂福幾乎都已全程獨立運作,總部並不干預執行。

而品牌授權,更是總部近年的常用策略,例如在印尼,他們就將60%股份賣給CT Corp集團,但品牌依舊叫家樂福;在中國,他們則讓出80%股權給蘇寧,更名「蘇寧家樂福」。

當瞬息萬變的商場,再加上疫情這隻黑天鵝,所有原先規畫好的賽道,都可能臨時急轉彎,或直接變此路不通。家樂福賣與不賣,仍舊是未知數,但這其中的種種思考,值得每一位工作者深思。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文/蔡茹涵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