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觀點:北京整治補教行業的深層政治用意

2021-08-11 05:50

? 人氣

在各種校外培訓中,語言培訓特別是英語培訓又格外火爆因而經久不息。在中國的城市尤其大城市,各種針對青少年甚至學齡前兒童的英語培訓廣告隨時都能碰見。不少青少年參加校外英語培訓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將來有送他們出去留學的打算。但即使沒有這方面的考慮,父母也不想自己的孩子在英語學習上落後,這當然有高考英語的壓力,可是被這種培訓潮流裹挾的父母也不在少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校外英語培訓各機構無一例外都采用美英的教材和教程,老師也多來自美英到中國淘金的。這些教材、教程和老師傳遞的是美英的價值觀和思維模式。中國青少年長期接受美英文化和價值觀的熏陶,以前也許不是一個突出問題,但現在外部環境不好,自讓北京擔憂,特別是這個社會所謂的精英群體,包括企業家和高管、政府中高級官員、高收入專業人士、海歸菁英的子女,他們比一般家庭的子女更多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甚至是系統性地接受西方的教育,那麼,在他們長大後如何保證對中國的歸屬、認可和忠誠,不威脅到中共統治?

切斷教育與外資的聯系

中國的校外培訓機構,也漸有被幾大教育公司壟斷的趨勢,例如新東方。而這些教育培訓公司都在海外特別美國上市,它們的大股東都有外資背景,有很多是境外資本,說外資已經深度介入中國的教培市場,並不過分。這些離岸資本游離於中國政府的監管之外。北京不可能長期容忍這種情況的存在,尤其在目前,不能讓教培行業過度資本化,需要切斷教育與金融特別是外資之間的聯系,否則,它就無法實現重塑教育的目標,而從融資這個源頭限制外資進入教培行業,對北京來說,反正犧牲的是外資。

因此,我們必須從政治的高度去理解北京的整治行動,這不單純是個校外培訓問題,而是政治問題,一切都政治化,以確保中國在接下來的中美的長期競爭和對抗中,按照北京的意圖勝出。這應該是北京的深層政治用意。從短期看,中國政府的整頓舉措也許能達效果,但中長期就未必。因為教育是一種高度私人化的事情,尤其考慮中國有重教的傳統。

學生課業負擔的沉重根本上是基礎教育的公平缺失。中國政府打擊私立教培機構的同時,如果公立學校不能提供公平均衡的教育以彌補這塊損失,市場遲早會以各種變通的方式規避監管,不排除未來會大規模卷土再來。而鑑於中國教育資源在城鄉的不同分配、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的差距,以及高考錄取分數和人數在不同省市的標准不同,它們由來已久,形成了深厚的利益集團,對它們的改革牽一發動全身,積重難返,難以樂觀,北京有可能最後留下一個爛攤子。

*作者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標題為:北京整治教培行業的深層政治用意)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