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觀點:北京主動和華爾街脫鉤

2021-07-14 05:50

? 人氣

滴滴出行(Didi Global)25款APP被中國政府要求強制下架 。(AP)

滴滴出行(Didi Global)25款APP被中國政府要求強制下架 。(AP)

雖然滴滴觸怒中國監管當局的原因眾說紛紜,可最合理的解釋應該是,滴滴不顧監管當局此前多次約談和延遲上市要求,而執意選在中共百年黨慶前一天在美紐交所上市,讓當局覺得自己的權威被冒犯。當局所以要滴滴延遲上市,原因是滴滴作為一個網約車平台,掌握了海量的有關中國的道路、政府機構位置、個人出行等地理數據,而這些數據在當前中美對抗的大背景下,很可能會被洩漏給美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美國去年出台的《外國公司問責法》——該法被普遍認為針對中國在美上市企業——當美國要求中國企業提供某些敏感信息,企業是否可以拒絕?中國監管當局顯然對滴滴這類企業沒有把握。既然政府的命令它都可不聽,一旦在美上市,今後更有可能對抗監管,相反,美國政府要它交出敏感數據,在退市威脅下,乖乖交出的可能性卻很大。這大概是監管當局的想法。

客觀地說,監管當局的擔憂並非無的放矢,雖然《外國公司問責法》要求提供的是會計信息,可在美中都假定對方是惡魔的情況下,要中國政府相信華爾街不會配合美國政府借著法律壓迫在美上市中企披露某些不該披露的敏感信息,是不可能的。而從滴滴公司的股權結構來看,前兩大股東是和美國關系密切的外國資本,甚至一名獨立董事是美退伍軍人,這都會加強監管當局的疑慮。此次滴滴「違抗」監管當局要求而偷偷趕在敏感日子前夕上市,很可能是這些大股東要從滴滴套現脫身。

資本的本質就是利益,滴滴成立八年,靠不斷燒錢維持在中國市場的行業地位,如果不盡快上市,它們投入滴滴的錢最後可能打水漂,這當然不符合資本的利益。滴滴高管也許害怕中國政府,但這些外國大股東可沒這個顧慮。這或許也是滴滴選擇在美而非香港或新加坡上市原因。因為後兩者的企業估值沒有美國市場高。

大數據時代,數據安全無疑也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美較量的一個領域就在互聯網科技和數據技術。當中國政府看到一家企業竟敢不聽政府勸告而按自己的方式選擇上市地點和時間,心理受到的刺激可想而知。對極權政府而言,「委婉」的告誡其實就是必須遵守的命令,如果一家企業看不懂這一點,只能說它太天真,對中國政治一無所知;看懂了這點而不去做,更是大錯特錯,因為這表明它心理根本沒有這個政府。這是不能允許的,何況又涉及數據的安全問題。因此,這可以解釋中國監管當局最近連接追加對滴滴的處罰。中國政府要通過該事件,讓企業特別是民營科技企業明白,什麼是“正確”的做事方式,不聽從政府指令會有何種後果。所以外界看到,在滴滴事件發生後,幾家准備也要登陸華爾街的中國科技企業,取消了在美上市計劃。

然而,中國政府並不只是要懲罰滴滴和其他不聽話的企業,也是要通過此種方式,切斷中國科技企業和華爾街的聯系,部分和美國資本市場脫鉤。從這個目的來看,它也是一種主動選擇的行為。眾所周知,美國是有在經濟和科技上同中國脫鉤意圖的,在前不久的G7首腦峰會上,拜登向西方國家發出重組供應鏈、不依賴中國的提議。中國政府對華盛頓脫鉤的意圖和部署,公開的回應是,中國不想同美脫鉤,因此一再強調中國不會關上改革開放的大門,要更緊密地和全球經濟捆綁,最近幾年,中國所謂更高水平的開放確實比過去有所加快。

北京以開放應對美國脫鉤的想法和做法不能說是假的,因為它深知不如此就無法破除美國的圍堵,但它也在做兩手准備,中國政府提出經濟內循環和科技自主的原因,為的就是防範在中美脫鉤真實發生的最壞情況下,中國能夠有效應對,不至出現太大風險,其中包括主動推進和華爾街的部分脫鉤。中國政府不會一般地反對科技含金量不高,或者不涉及大量基礎數據的企業赴華爾街上市,甚至會鼓勵它們去美上市,因為這樣可以營造中國繼續開放的氛圍,密切和美國投資人的聯系;但對上述兩類企業,中國政府會慎重得多,原則上不會鼓勵它們去美國上市,當然中國政府不會公開宣布。

滴滴事件發生後,網信辦已擬對網絡安全審查辦法進行修訂,凡掌握超100萬用戶信息的企業國外上市須審查。換言之,這類企業國外上市須經得中國政府批准同意。這個修法舉動也間接反映,此次滴滴事件確實事關數據安全問題。不排除滴滴的“抗命”是為規避這個將要出台的新規,趕在它生效前上市,否則,根據新規滴滴就可能無法在美上市。

中國政府選擇在高科技企業和關系基礎數據的企業主動同美資本市場脫鉤,當然是出於風險考量。因為既然企業在人家的市場上市,就得遵從人家的游戲規則,盡管這個游戲規則在中國政府看來明顯帶有惡意,就好像來中國的外國企業必須遵守中國政府的規定一樣。但如此一來,當中國企業遭受美國監管機構的「脅迫」而可能危及中國的國家安全時,中國政府能夠使力的空間就減少。對在美上市的國有企業來說,大不了被美國證券監管機構摘牌退市,好比三家中國電信企業做的那樣,可對於非國有的企業,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走退市一路,故而,它們理性的選擇就是屈從美國監管機構的“過分”要求。無疑這是中國政府不能接受的,因此,解決的辦法就是對赴美上市企業進行事前審查,只有符合條件,不會洩露數據和信息安全的企業才可赴美上市。

繼阿里巴巴之後,滴滴是第二家因違反中國政府規定而遭處被民間廣泛抨擊的企業,它們都曾是中國的明星企業。此次和滴滴一起被整治的還有其他幾家互聯網企業。這反映在中美對抗加劇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對數據科技企業的不放心。這種情況使得中美兩國企業受到雙方監管機構的監管會越來越嚴厲,一些企業有可能在這種監管面前,錯判監管當局的意圖,進退失據。就此而言,滴滴不會是最後一家。但對中國政府來說,主動和華爾街脫鉤,雖然可以規避企業損害國家安全的問題,然此種行為是否會帶來相反後果,讓美國資本市場進一步收緊對所有中企的上市門檻,值得繼續觀察。

*作者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轉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