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建黨百年》矢板明夫的夢醒時分:曾經以為中國最幸福

2021-06-30 11:55

? 人氣

(美國之音)

(美國之音)

我採訪過幾十個、幾百個上訪者,大家都有各種各樣的悲劇,其實這些悲劇大部分都是體制造成的。一個國家幸福不幸福主要是看這些底層的人們,能不能受到保護,有沒有人替你說話。中國的弱者非常可憐。中國這個國家並不幸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講述人:矢板明夫|記者

矢板明夫,1972年生於天津,日本知名記者、時政評論員,2007年至2017年間擔任日本《產經新聞》北京特派員,現駐台北,為該報台北支局長。

矢板明夫有一段傳奇的家族史。1926年,祖父從家庭日本栃木縣渡海來到北京,經營燈泡廠。中日戰爭末期,被日軍應召,後成為蘇軍戰俘,在拘留中去世。父親生於1942年,日本戰敗那年只有三歲。祖母將其託付給一戶中國家庭,隨即再婚。文化大革命期間,日本遺孤的身份父親讓被打為「日本間諜」,遭受嚴重政治迫害。直到1972年時任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後,厄運才結束。

孩童時代,矢板明夫也和其他中國孩子一樣接受共產黨的紅色教育。他自幼對國際政治感興趣,儘管那時他只能從官方新聞中獲取信息。在2020年出版的《曾經以為中國最幸福》一書中,他回憶說,那些報導大部分是偏頗扭曲的,基本框架是——世界上充滿了邪惡的國家;美國更是最大的惡棍;外國形勢一天比一天糟糕……

1988年,15歲的矢板明夫舉家遷回日本。日本空氣清新,市容美麗,人們溫和有禮;警察不會毆打派出所裡的嫌犯;政府辦事人員對人笑臉相迎……種種這些都讓這位此前一直生活在中國的少年感到巨大的文化震撼。

大學畢業後,渴望從政的矢板明夫考入競爭激烈的松下政經塾。此間,一些政治人物的行為令他失望,也讓他意識到,改變時局的人其實不是政治家,而是新聞記者。他的人生從此轉換跑道。他用三年時間在北京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讀完哲學博士學位,並在29歲那年選擇了新聞記者的道路

我的祖父母都是日本人。祖父1926年從日本來到北京,經營一家生產燈泡的電器行。到了1945年的春天,因為日本兵源不足,我的祖父就被應徵入伍,用我們的話說就是「收到紅信」。他從大連上船,沒怎麼參加戰爭就被蘇軍俘虜,到了西伯利亞,在那裡去世了。剩下我的祖母帶著我的父親和姑姑。

父親是1942年12月出生的。很快日本就敗戰了,祖母因為沒有工作,就把我3歲的父親和5歲的姑姑寄養在他們工廠的兩個中國員工家裡,改嫁給一個中國人。我父親相當於是被中國人撫養大的。

到了文革的時候,因為他是日本人,就被打成日本間諜。本來他在天津的照相館工作,是攝影師。因為這個關係,丟了工作,後來就到洗澡堂幫人搓澡,也經常被關進學習班,受了很多迫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