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疫情下,我忙著發放獎學金

2021-06-21 05:20

? 人氣

東吳大學「僑生國文」課程。(作者提供)

東吳大學「僑生國文」課程。(作者提供)

我是個喜歡突發奇想、喜歡變化的人。我經常向親朋好友募資來做公益,每次金額都有十萬元以上,最近的一次是為東吳大學弱勢生發放獎學金,那是在今年5月初雙北尚未進入疫情三級警戒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在東吳大學兼課約十年,鐘點費微薄、通車耗時但樂此不疲,原因是與年輕人接近讓我不自覺地年輕。目前擔任四個科目的教學:「僑生國文」、「先秦經典與文化創意」、「禪詩美學」與「現代詞曲創作」(與另一教授協同教學)。除了「國文」之外,其他三科目皆為文創學程、選修。

一天,我對三位平日就有互動的畢業生發出訊息:「恭喜考上研究所,老師匯款給你,現在就去買書充實自己。」我各匯了3000元出去。接著想到另外一位家中發生重大變故、一窮二白的男生,他從高中開始就支撐全家經濟,不停地打工,能申請補助的都不放過。大四要畢業了,仍積欠兩位學長共十萬元,那是他們看不下去支援學弟的學費與生活費。不久,我替他償還了一半並告訴他:「今天許多人幫助你,明天你要幫助別人。」

本文作者(中)發獎學金給學生。(作者提供)
本文作者(中)發獎學金給學生。(作者提供)

數年前我接了一門課「僑生國文」,而與境外生有了互動。今年本班人數不多,當我宣布有獎學金3000元可申請時,當晚就接到4封爭取私訊。在傳統認知裏,香港是東方之珠、亞洲金融中心、影視明星亮晶晶。殊不知任何國家皆是有貧有富,這三位弱勢港生即是:

甲女:「我來自基層家庭,家裏還有一個妹妹、一個弟弟。父母每個月給我的錢很少,扣除房租,每天只能花約200元台幣,想買本二手英文書都不敢,因為那會沒錢吃飯。」

乙男:「家母(昏迷半年)一直沒能甦醒,父親待業,現在我的生活費用由兩位姐姐支撐。」

丙男:「父親過世,母親有她自己的事要忙,我17歲就出來獨立了,沒有任何支援。」

甲、丙二人已考上香港的大學,放棄的原因是學費太貴、政局不穩、學風綁太緊,最後選擇來台讀書。

看到以上三人的「自白」誰能無動於衷?我每人匯了6000元去。我問乙:「這筆錢你打算怎麼用?」他說「繳下學期的住宿費。」暑假到了他們計劃打工,賺取那時薪160元的工資。

另有一位會計系的丁女,家境尚可,但不打算打工,她說:「我計畫在台灣考『多益』,對以後的發展可能有幫助,畢業後也想在台灣發展。」大一生能如此明確地計畫,讓我欣賞。

為什麼暑假不返回家鄉?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機票漲價、隔離時間太長(港澳3星期+台灣2星期)、隔離的食宿費是一大開銷,那麼就「一動不如一靜」。

半年前,我有位住在埔里的朋友到郵局寄大宗貨品,逗留的時間稍長,忽然感覺到周遭說粵語的人變多了。我所詢問的學生也多有此「留下來」的意向,可知移民台灣已成為香港人的新選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