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恒君觀點:美國科技戰略競爭的前沿與邊界

2021-05-22 07:00

? 人氣

一個或者一組負責任的自然科學家在他/她(們)的研究報告/論文中會很清楚地告知讀者他/她(們)的每一個實驗步驟。(kkoplosov@pixabay)
根據《無盡前沿法案》規定,美國科學家若參與中國組織的科研人才計畫,將不再獲得或者參與美國聯邦政府的項目資金。(取自kkoplosov@pixabay)

此外,目前參議院商會通過表決的新版本還納入了一百多項修正案,包括多項試圖防堵中國在資訊戰方面對美國社會「滲透」和「影響」的條款:譬如防止通過中國官媒的相關平台對美國公民進行諸如「中國模式」等特色宣傳,禁止與中國有關聯的媒體購買使用美國的廣播電台(無論本土內外)。由於該類法規涉及到「意識形態」的防範與反制,《無盡前沿法案》並非僅僅為侷限於科研技術領域的戰略計畫。其從總體來看服務於中美系統性競爭與防範機制,並且屬於其中較為關鍵的一環。這也正如該法案的另一提起人、共和黨聯邦參議員陶德.楊(Sen.Todd Young,R-IN)所言:「在關鍵技術領域競賽中獲勝的國家將會是未來的超級大國,我們輸不起這場競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顯然,通過在立法層面明確「規範」美國科研人員與中國方面交流合作的行為準則,以及所謂防堵中國模式對美國社會的「滲透」與「影響」,首先在於防止美國科研及商業機密的洩露,避免所謂的不爭當競爭。客觀來看,通過明確的立法,2國科研人員均可免受特普朗時代以來,與陰謀論、意識形態、種族主義相交織的政治指控,從而使競爭程式更加格式化與透明化。這可避免司法機構的「獵巫運動」在學術界造成的寒蟬效應、以及其為正常的國際科學交流所帶來的障礙。

因此,當完備的行為規範出台,反而或將促使2國在科研與經濟領域均展開更具實力的研究與創新,特別是促使中國調動國內一切資源進行獨立性的研發,並尊重國際公認的行為規則。這也或將推動2國政府及公共學術機構的合作更加高效而透明化。而在氣候與環境治理保護、能源、全球衛生政策等議題方面,中美2國顯然仍需與世界一道,共同展開高品質且多元化的研究與協商,甚至互助與合作。

對立的鐵幕是否降下?

在《無盡前沿法案》通過參議院商會審核的第2天(5月13日),美國貿易代表戴琪亦於國會眾議院審核拜登政府貿易政策時指出,將繼續與國防部和世貿組織合作,全面審查與中國的貿易關係;華盛頓將採取步驟來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譬如應克服擬定於50、60年代的美國貿易法保守落後的特點,強化貿易工具以應對中國20年來建立起的龐大產能。5月17日,美國與歐盟共同發布聲明,指雙方可以進行合作,讓中國為其「扭曲貿易的政策」承擔責任,並聲稱將討論全球鋼鋁產能過剩問題。

這清晰表明,在經貿方面,美方同樣不太會改變特朗普時期的中美貿易評估原則,相反會將之視為美中貿易第2階段的評估基礎或前提,甚至不太會貿然取消「為糾正不平衡和不公平的貿易狀況」(戴琦語)而徵收的關稅。可以預見的是:美國會努力與盟友一道,繼續注重中方承諾進行的結構性改革,繼續強調貿易政策的對等性原則與防守性措施,包括技術轉讓、金融市場、公司合併限制、政府採購限制、以及企業的國家補貼措施等。而這些領域的要求,與目前暫時擱置的《中歐貿易協定》總體說來也較為一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