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得觀點:邁向2050淨零之路─善用創新科技帶動永續振興

2021-05-27 06:30

? 人氣

20210517-517停電,興達電廠機組故障造成全台分區停電,超商被迫暫停營業。(盧逸峰攝)
興達電廠機組13日故障造成全台分區停電,超商被迫暫停營業。(資料照,盧逸峰攝)

智慧車輛是城市的另一項淨零政策利器

對於城市而言,另一個重點是智慧型車輛的使用。換言之,我們在2025年所駕駛的是什麼,將反映出能源、技術之整合以及我們如何去定義運輸服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目前汽車業已經產出新一代的電動車,而科技公司則正積極的規劃其共享平台及定義個人運輸服務的新概念。換言之,為何先進工業國家均會將電動車納入為減碳重點,而也相對造就了台灣晶片產業在電動車供應鏈無可取代的地位,其原因正在於上述科技公司的應用;畢竟在結合電動車形成車聯網的過程,系統晶片是不可或缺者。而隨這個趨勢帶動了運輸觀念與科技的改變,傳統汽車科技以內燃機為主而必須使用傳統化石燃料之基礎亦將隨之改變,這正是國際減碳去化石燃料的重要一環,也是各國規劃2030甚至2050減碳目標的重點所在。

以美國休士頓為例,休士頓大學建築系教授瑞斯(Bruce Race)其便指出,道路上的排碳有89%係來自家庭用車,這也是典型的都會城市現象,而研究顯示,隨電動車的普及及其所帶動的化石燃料改變,將有助於達成其2050較2014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70%之目標,足見城市善用電動車所能發揮2050年減碳達標之貢獻。

結論

氣候公約已成為一個人類多樣面容的展場,有訴求地球永續的道德、汲汲於營利的盤算、搜索枯腸的探求科學真理者,更有沮喪而憤怒的青年,但每每回到氣候公約的大會會場,我們也看到了許多國家正積極的為轉換危機為轉機而付出;這其中,許多工業國家展現的自信,如德國的領袖氣質、法國的量化企圖、美國的草根運動、英國的科技與融資、日本的低碳體系轉型等,均令人驚豔!相對者,一些發展中國家過度重視門面,浮誇而輕忽實質的作為,則令人憂心。

台灣該如何看待氣候公約,如何認識自己在公約體系下將面對的挑戰與機會,如何走出「展攤」的侷限,在後巴黎協定時代為台灣及我們的下一代開創一個永續而有競爭力的未來,實有賴大家一起承擔。最後想想,為什麼其他國家防疫都比我們困難,但卻都勇敢面對氣候危機,其中的原因之一,應該是掌握了經濟減緩及大量防疫資金投入的綠色振興契機。誠如史登爵士強調的;財務是關鍵!此次英國的大會主席便是以商業、能源及產業策略大臣夏瑪(Alok Sharma)擔綱,而代表團的4大領導者,就包括了1位兼具英國首相COP26財務顧問及聯合國氣候行動與財務特使(UN Special Envoy for Climate Action Finance)身分的國際銀行家,卡尼(Mark Carney)先生,而他的工作重點,就在「將氣候融入每一的財務的決定並創造一個能支持邁向淨零而更永續的財務體制」,準此,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年底氣候大會的走向就是2050淨零排碳了。

對於台灣而言,2050淨零排碳確實是一個嚴肅而不易達成的任務,這也可以解釋蔡總統宣示前後,行政部門的躊蹴不安的原因;畢竟凡是負責任的法治國,這是必要的態度!不過我們更相信,台灣有科技、有人才、有資源、有善心,只是沒有具體的氣候政策來帶動國家轉型的自信與蔡總統的政治企圖心!其實蔡總統已經正確的看到了減碳的正面契機,但是台灣若未能先承擔義務,權利將何以求得?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本文為「以2050淨零排碳作為疫後台灣永續的超前部署」系列2。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