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台鐵革新別連第一步都跨不出

2021-05-17 07:30

? 人氣

在「太魯閣號」列車事故後再次啟動台鐵革新,但卻連一小步都難邁開。(取自花蓮縣消防局)

在「太魯閣號」列車事故後再次啟動台鐵革新,但卻連一小步都難邁開。(取自花蓮縣消防局)

太魯閣號事故之後,台鐵似乎流年不利、意外頻傳,又是撞了自家工人、又是撞死老婦,讓社會對台鐵更乏信心;而官方、立委、台鐵內部,也都還為了公司化還是民營化還是企業化爭論不休,讓台鐵革新連第一步都邁不出去,其實,該如何作,交通部自己就有現成的案例可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普悠瑪到太魯閣事故,加上平常的經營效率與問題,各界大體已有共識:台鐵如果繼續維持現有體制與經營模式,不會有任何改善的機會,更別說要「革新」了,所以台鐵是非變不可。

但該如何個變法,顯然仍難有共識。官方先說要活化資產優先,後來又說公司化優先;民代與外界則有「國營公司問題還是一堆」的看法,因此要求「直接民營化」;至於台鐵內部與工會,則是認為有關改革未與工會討論,而且就算改制國營公司化,「高層肥貓、錯誤決策」仍在,行車安全還是沒保障,工會準備動員抗爭。

先說現況,台鐵毫無爭議的是一家經營大眾運輸的單位,但其體制則是「老舊」的官僚單位體制,甚至連一家國營公司的架構都沒有─台鐵是鐵路「管理局」,不是鐵路「公司」,放眼國內,大概已經是「碩果僅存」、以經營業務為生的官僚單位,相較於公司體制,官僚單位的束縛多、限制多、利損觀念低、用人彈性少,簡單的說就是不利於經營事業。

因此,把先把台鐵公司化,應該是絕對必要、而且是整個台鐵革新的第一步;如果這第一步都作不到,談其它企業化、彈性化、效率提升….,都是忽悠、說說罷了;至於民營化,則更是提都不必提的假議題─如果連公司化都未作到,要如何民營化?

當然,公司化不是簡單的把台鐵「變成」一家公司即可,因為其涉及極度複雜的體制轉換、資產切割,當然,還有內部的溝通、人事改變等;某個角度而言,公司化的同時就要進行財務改革與切割,目標則是創造一個擁有永續營生能力的公司。

因此,那些資產屬台鐵經營事業需要、一定要給新公司,那些又是非營生所需要、但要給新公司以助其增加價值的資產,同時又有那些該收回的資產,都該算盤點清楚並切割,同時,也該讓台鐵成為一家有盈餘、賺錢的公司,才有本錢推動革新與企業化。

大部份人都認為台鐵虧損累累,因此是一個很難挽救的單位;但實際上台鐵年營收約250億元上下,來自本業收入(賣票)大概在180億元多,每年虧損約在25億元上下;台鐵票價因「政治因素」已凍漲26年,26年來消費者物價上漲超過3成,政府只要讓台鐵調漲2成票價,就可增加36億元的收入。即使因漲價損失部份運量,鑑於台鐵原本票價就低廉,影響不會太大,台鐵因而可變成有盈餘,公司化時就成為「賺錢的公司」。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