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全台成毒氣室,台電說「人不是我殺的」….那是誰呢?

2017-12-01 07:30

? 人氣

希望這種「霧鎖都會,遠山朦朧」不會是台灣空氣品質的常態。(張美惠攝)

希望這種「霧鎖都會,遠山朦朧」不會是台灣空氣品質的常態。(張美惠攝)

這幾天全台空氣品質直直落,南部地區甚至被專家稱為「毒氣室等級」的空氣品質,要民眾儘量別出門。外界多把矛頭對準台電;台電則認為其它污染源才是主因,高喊「人不是我殺的」。那到底「人是誰殺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因為氣候因素,每年秋冬空氣品質會下降,一來內部產生的污染難以散去,二來境外移入的污染增加。歷年的資料顯示,境外污染移入占比可達3-4成。

境外移入的污染,台灣能著力處不多,那境內的污染呢?外界多把矛頭對準工業污染,其中又以發電最為「聚焦」。2年前,經濟部與環保署曾經為此吵過一架;經濟部說PM2.5原生來源前3名是地表揚塵、公路運輸及農業活動,工業僅為9.6%,佔不到1成,替工業與發電澄清。

但環保署馬上回頭就打臉,指稱經濟部的數字未涵蓋衍生性污染,同時發出新聞稿指包含電力業的工業污染源原生性PM2.5占全國來源比率為23%、氮氧化物則為41%、硫氧化物高達88%。日前經濟部也曾在立法院說,台中火力發電廠產生的PM2.5占全台中市總量不到1%,空氣品質與周邊無顯著差距,但隨即台中市政府出來打臉經濟部,指實際上中火是中部地區最大的污染源,排放量PM2.5占全市的14.5%、硫氧化物占全市63.6%、氮氧化物占全市39.2%。

一般民眾大概搞不清楚、也沒什麼意願了解什麼「原生污染」、衍生污染等的差異與計算標準。但民眾確實在乎每天生活環境的空氣品質,而近1-2年其感受上是確實變差、變糟,「遠山朦朧」似乎已是常態。

外界最容易抓出來的「兇手」當然是電廠,因為電廠目標顯著、排放集中易見;北部的大潭、中部的中火、麥寮,南部的興達,都是千夫所指。對照近一年多,這些火力電廠為免缺電,滿載發電的機會增加,台電是很難辯駁。

不過,除了電廠之外,更多的是交通、營建、其它工業污染等,甚至餐飲排放造成的污染都占相當的比重;如果以原生性的PM2.5來源而言,依照環保署的資料,餐飲占比8.5%,還高於電力業的4%哩。從這個角度看,台電喊「人不是我殺的」也不盡然沒道理。

因此當地方政府與民眾要電廠降載、花數百億投資環保設施、甚至上千億「改煤為氣」時,別忘了還是其它更大的污染源。如果每個人都不願從自己身邊作起,降低污染,即使電廠的改善措施都作了,整體改善幅度大概也難讓人滿意。

而換個角度看則是:畢竟火力電廠明確是一個重大污染來源,生煤電廠的影響更大。當從中央到地方投資要搞污染減量,花錢補貼把二行程機車淘汰、補貼讓廠商換新式鍋爐、高雄還祭出3個月免費搭乘大眾運輸的政策。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