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一中同表對台灣人來說很難理解,緩獨才能振興中華

2021-05-02 05:40

? 人氣

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27日出席青雁基金會召開「護憲保台論壇」,不僅重提「一中同表」,也認為這才務實解決兩岸問題和北京可能讓步的最低底線。(資料照,顏麟宇攝)

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27日出席青雁基金會召開「護憲保台論壇」,不僅重提「一中同表」,也認為這才務實解決兩岸問題和北京可能讓步的最低底線。(資料照,顏麟宇攝)

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於3月27日舉辦「護憲保台論壇」,邀請有意參選黨主席者與會,就國民黨兩岸路線交換意見,會中張亞中教授一席「現在國民黨最大的問題,就是『只有屁股沒有大腦』,在兩岸問題上國民黨就是這樣,每天在胡說八道、喃喃自語」贏得與會人士一陣喝彩,並成為當天媒體節錄的重點之一,但回頭檢視其發言內容就會發現,張教授演說的重點並不在屁股與大腦,而在重提「一中同表」並認為這才務實解決兩岸問題和北京可能讓步的最低底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亞中教授是相當有學養的資深教授,對兩岸關係的理解定然相當透徹,但將其兩岸論述放在今日國內政治脈絡或兩岸多方互動格局中,都將令人懷疑其實踐的可能性,簡言之,張教授「一中同表」的兩岸論述就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經典案例。

中國是想像的共同體 但台灣人民沒有中國想像

1983年美國政治學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出版《想像的共同體》一書,以此解釋民族國家的形成與凝聚的過程,他認為現代國家的形成並不是建基於共同血緣或種族,而是建立在共同的政治經驗、歷史記憶或文化認同上,也就是說,國家是我們想像出來的共同體,我們將共同的情感投射在共同體上形成國家認同。

上面的段落如果太抽象,我們可以透過情境來理解,想像一下:中華隊在奧運棒球項目進入冠亞賽,他們的對手是宿敵南韓隊,你與一群陌生人在酒吧觀賞最終決戰,當中華隊敲出全壘打獲得冠軍時,你和身邊的陌生人都激動地擁抱在一起,你們以身為台灣人為傲。國家認同和想像的共同體在你身上不著痕跡的發揮效果,你和身邊的陌生人,既不認識也沒有任何社會連結或身分關係,但你們為了共同體同悲同喜、分享作為同一國家成員的感覺,這個共同體是你們基於共同經驗、記憶或認同想像出來的。「中國」或「中華民族」顯然都是以想像所建立的共同體,若要成為這個共同體的成員則需要肯認這個群體的政治經驗、歷史記憶或文化認同。

回到張亞中教授的「一中同表」,其所謂「一中」是指兩岸均是「中國」的一部分,此一前提能否為目前的台灣人民所接受存在相當大的疑問。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從1992年起,定期調查台灣民眾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最新一期調查發布於2020年12月,調查顯示64.3%的台灣民眾自我認同為台灣人、29.9%的台灣民眾自我認同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2.6%的民眾自我認同為中國人,也就是說,超過半數的民眾對「中國」這個共同體不存在想像,更不用提進入中國的想像共同體,憑藉這項調查結果,我們就沒道理相信「一中同表」的一中前提能為台灣民眾所接受。

或許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真的曾是「中國」想像共同體的一員,但那是地理課本還教黃河長江東北九省的時代,當然絕不是說台灣民眾已經具有與中國大陸人民完全不同的政治認同,不過這些年社會不管基於什麼原因,總的來說,台灣人民(尤其年輕一代)的政治認同已經轉變,現在與人對話提到「中國」,理所當然指涉的是對岸政權,而非在台灣島上的中華民國。「中國」所能引發的國家認同離已經台灣人民太遠。

「一中同表」不比「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好用

亞中教授在演說中氣憤地提到解決兩岸問題「要有知識,要有方法」、「拿不出方法搞什麼嘛!」一席豪氣干雲的發言令人熱血沸騰直指國民黨當前的困境,接著他表示「一中同表」是北京可能讓步的最低底線。

平心而論「一中同表」確實是檯面上除北京自提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外,較接近北京利益並有可能使其願意讓步的選項,但兩岸互動關係裡,除了考慮北京的底線外,台灣人民的底線和接受度也是重中之重,況且北京是否能夠接受台灣當局以平等地位與其進行政治談判也難以確定,這些年的兩岸互動實踐中,北京極欲避免或害怕台灣以平等地位與其對話,從北京觀點來看「一中同表」恐怕也是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

台灣民眾之所以難以接受「一中同表」除了上述情感上難以進入中國國家認同外,若功利的計算現實利益也不划算,接受「一中同表」或簽訂和平協議後真的能換得北京的平等尊嚴嗎?一個面向世界、崛起中的威權強國難道真因為一紙協議就保證台灣人民能夠依照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安居樂業嗎?在香港「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承諾事實失信後,要怎麼要求台灣人不懷疑中共的誠信?事實是,台灣人從來就不相信中共,不論你的政治認同是大中國還是台灣島,你相信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台灣人就是不信任中共!

在台灣人不信任中共的事實基礎上,國民黨在第20屆第4次全代會上通過的「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或江啟臣提到的「九二共識plus」,不僅較能為台灣人民所接受,也才是符合台灣人民害怕被強硬併吞的最低保障,觀察當前台灣政治現實就可以知道中華民國的政治符號仍是當前主流社會的最大公約數,即便是民進黨也必須以「中華民國台灣」為論述主體,在中華民國憲法、國號及法統共同形塑的中華民國共同體的包裹下與對岸進行政治談判才是台灣人民可能接受的方案,何況對北京來說,與中華民國談判肯定要比與台灣國談判來的好受。

在考量總總因素後,若兩岸希望進一步進行政治互動,「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顯然比「一中同表」更為合情合理,也才是符合現狀且務實解決兩岸問題的態度和方法。

「緩獨」不是「獨台」 符合民心趨向才能談振興中華

亞中教授在演說中恨鐵不成鋼的批評國民黨現階段的作為就是獨台,似乎認為本質上和民進黨台獨相去不遠,但在考量國內民情和兩岸政治現實後,或許張教授和北京都必須認知到如果真欲統一兩岸或振興中華,無論最終兩岸談妥以哪種國家形式存於世,現階段求一步到位只會有反效果,而政治必須務實才能前進。

亞中教授求好心切可以理解,但該如何在保有民主自由的情況下安居樂業,是台灣人民心口上的利刃,稍微謹慎些,甚至過度謹慎都是人之常情,是以兩岸論述需要能夠吸納足夠多的台灣意識才可能解決問題,而保持彈性才有可能找到兩岸關係中的聖杯。

*作者為國民黨青年黨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