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昭能觀點:審查機制「卡卡」,學術創意幾近「窒息」!

2017-11-13 06:20

? 人氣

作者指出,科技部學術審查機制遭到「既得利益者」有意無意綁架,科技部長陳良基的「8大方向」顯然依舊渾然未覺 。(資料照,陳明仁攝)

作者指出,科技部學術審查機制遭到「既得利益者」有意無意綁架,科技部長陳良基的「8大方向」顯然依舊渾然未覺 。(資料照,陳明仁攝)

台灣藝術大學藝政所教授廖新田11月8日在蘋果日報專欄撰文指出,收到科技部電子郵件邀請參加「科技部補助計畫審查機制改革諮詢座談會」,未料北中南東4場均已「額滿」!當本人將此項訊息置入Facebook社團「對科技部, 你沒有沉默的權利!」不久,也收到眾人的相同抱怨。難不成正如社團成員懷疑的,此項諮詢座談會只是為了「特定人」辦的?難怪接到邀請函的(包括本人)會有科技部「打假球」之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果真如此,這也只不過是當前台灣「學術發展問題」的小插曲,更重要其實是廖教授文章標題所示,「計畫審查機制出了什麼問題?」他指出,許多藝術研究的同道都已經不再申請科技部計畫,寧可選擇積極參與藝術論述與研究活動,原因是讓人極不愉快的被審查經驗。一位資深藝術界大老對他當頭棒喝地說:「何必讓外行人對我們的研究計畫說三道四,駁回的理由又讓人啼笑皆非。」還有一位學界朋友說,提案如果被拒絕,絕不看評審理由,因為既無建設意見,只有情緒受傷;他在台大讀博士班的指導教授常說,「每年的作文比賽,沒啥意思。」

誠如廖教授進一步說,同儕審查本是學術常態,而勝敗乃兵家常事,也不足為奇;怪的是面對科技部計畫審查機制,我們周遭似乎是怨聲載道者多,甚至有如夢靨一般。

試問此說言過其實了嗎?Absolutely not!又如此難堪的學術審查經驗,僅僅只是藝術研究領域人專屬的嗎?Of course not!

話說從頭!

近年來科技部補助計畫的審查機制常常受到外界質疑,科技部長陳良基提出8個方向,問題是「對症下藥」了嗎?Not quite!

是的,我們的研究計畫補助早該「重視原創性及研究目標產出成果效益」,科技部應該即刻「強化審查機制,鼓勵原則及實務應用計畫」,問題是「調整審查委員遴選機制」、「新增新興/其他領域學門」、「鼓勵新進學者提出多年期計畫」、「專注投入重大政策性專案計畫」、「重新定義傑出研究獎」及「舉辦審查講習會」(2017-11-08聯合報記者林良齊即時報導),學術審查機制問題就解決了嗎?我們的學術研究就有了「原創性及研究目標產出成果效益」了嗎?

唉!醫師治病有賴正確診斷,解決台灣當前高等教育或學術發展困境何嘗不然?

報告陳部長:「重視原創性及研究目標產出成果效益」,不能只是希望“鼓勵”「研究人員如何摒棄跟隨式的研究主題及過分重視論文發表的心態」;要“引導”計畫主持人追求計畫研究主題的「原創性」及「外部公益性」,也不是您說了算!即使把申請書納入研究原創性、實務應用績效等“文字”,也不足以「強化審查機制,鼓勵原創性及實務應用計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