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昭能觀點:審查機制「卡卡」,學術創意幾近「窒息」!

2017-11-13 06:20

? 人氣

因此,「研究表現」佔分50%,還促成了學術資源過度集中的問題,其中最關鍵的因素無疑是審查委員的評分方式問題。雖然現行作業強調多元評量,也說不再斤斤計較「三I」點數,然而還是得仰賴委員「自由心證」給分,不是嗎?尤其學者們根深蒂固「文人相輕」乃至於「自以為是」心態,事到如今依舊是學術審查(包括專題計畫審查、期刊論文審查、教授升等審查)的致命傷!學術審查機制關係如此重大,既得利益者當然緊抓住不放。再者,台灣學術資源有限,通過率因此不得不設限;偏偏學術圈狹小,各領域甚或次領域研究人員有限,人情關係又特別嚴重(本土心理學研究重要發現),學術審查機制因而始終看似匿名,其實大家「心知肚明」;看似透明,其實「敵暗我明」;審查計畫,如果支持別人,勢必損了自己人,學術圈多少人有此大肚量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換言之,在這樣的「學術生態環境」中,計畫主持人過去的研究表現佔分50%,有意無意地乃成了保護「既得利益者(研究量產、人際關係圈內人)」的機制,學術界拉幫結派(學閥)乃至於近親繁殖問題也應運而生!學術審查機制關係如此重大,科技部怎能「視而不見」呢?

總之,醫生看病有賴正確診斷,解決我們學術發展困境,當然得看清楚問題的真相。重點是科技部學術審查機制「卡關」,台灣學術研究創意「窒息」,國際競爭力因此每況愈下。為了改革補助計畫的審查機制,科技部除了11月8日在台北舉辦公聽會、13日將舉辦中部場、14日舉辦南部場、17日則辦理東部場,希望徵詢更多學者的意見作為未來變革的方向。此舉固然值得肯定,可惜事到如今,遭到「既得利益者」有意無意綁架的審查機制問題,陳部長的「8大方向」顯然依舊渾然未覺!徹底改革學術審查機制,科技部真的要加油啦! 

*作者為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