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世界盃、奧運真能拼經濟?統計曝光:大部分是短期效益,主辦國根本沒賺頭!

2022-12-14 11:10

? 人氣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開幕式(AP)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開幕式(AP)

我們想讓你知道:本屆世界盃即將進入高潮尾聲,卡達花天文數字主辦這次盛事,令人懷疑根本不可能回本。其實不只是卡達世界盃,《奧運的詛咒:奧運、世足等大型運動賽會背後的經濟豪賭》作者統計早已發現,歷次奧運、世界盃等國際體育盛會,主辦國也鮮少能夠獲利,結果多半是虧損。

關於主辦奧運和世界盃,一些短期收益經常拿來被吹噓。但事實上,其中絕大部分都沒有成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克服政治困境

超大型賽會的鼓吹者經常提出一種看來合理的說法,那就是只有在要登上世界舞台的壓力之下,地方政治體系才會投入資金搞基礎建設。例如,當二○○四年紐約要爭辦二○一二年奧運時,常有人說最大的好處就是終於能夠擴大和更新城西的傑維茲會議中心(Javits Convention Center),因為雖然各種更新方案早就送進州議會多年,但共和黨和民主黨意見相左,始終無法成案。但反對者也可以說,這些更新方案本來就不當,所以才無法通過。

同樣的說法也適用於巴西舉辦世界盃。據說這是能在政治上創造足夠動力去投入基礎建設的契機。但問題是,巴西的政治真的有讓巴西無法投入所需的基礎建設嗎?

提高房地產價格

提高房地產價格也經常被說成是主辦大型賽會的好處之一。在大興土木的地區,土地價格確實會提高。這當然有利於地主、仲介商和投資客,卻不利於中低收入家庭,因為他們很可能因為付不起租金而被迫搬遷。他們可能要搬到很遠的地方,上班和小孩上學都很不方便,還要費力適應新的居住環境。

精神效果

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當然會讓人興奮,在幾個禮拜的時間內會有成名感和光榮感。民調也證實這一點。除了少數例外,市民的精神面貌都有所提升(二○一四年的巴西可能是例外)。主辦單位會動員幾千人做賽會志工,這也有助於產生社群感和合作感。不過這種感覺只是暫時的。當全世界不再關注了,生活也就回復正常了。

建設工程

大部分對於大型賽事的宣傳式研究,都會去估計興建工程所帶來的就業和產出效果。這些研究都沒有考慮兩個關鍵因素:工程舉債對未來的影響,以及工程期間的總體經濟和就業市場狀況。

除了洛杉磯奧運之外(政府支出非常少),政府都要花大錢。政府的錢不外乎三個來源: (1) 削減其他政府支出; (2) 增稅; (3) 舉債。前兩種方法會降低所得、產出和就業,會把大興土木的好處都抵消掉。第三種方法可以在短期內提高產出,但會帶來債務,而債務又會讓未來必須刪減公共支出和增稅。就算大興土木不用花錢,能提高多少就業也很難說。邏輯上,政府可以每星期雇用一千人來挖洞,然後再另外雇用一千人把洞填起來。但經濟學不是這麼簡單。如果蓋出來的東西沒什麼價值,對主辦城市來說就是壞的投資。好的投資不僅其報酬要高於債務和利息,它的報酬也必須高於第二好的投資項目(所謂「機會成本」)。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