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恥 解放軍報痛批軍中歪風

2014-07-25 16:42

? 人氣

劉亞洲對甲午之敗有感而發。(取自網路)

劉亞洲對甲午之敗有感而發。(取自網路)

《解放軍報》25日發表長達8000字的長文《到中流擊水—又逢甲午論改革》,分析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也做出深刻反省,毫不掩飾揭露軍隊買官賣官,拉幫結派等惡習,內容之尖銳非常罕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篇文章由「解辛平」執筆,取其「解放軍報新聞評論員」的諧音,為軍內集體創作。文章稱,「因為變革,甲午戰爭成為近代歷史上中國軍隊與外國軍隊武器裝備差距最小的一次戰爭;因為變革不徹底,甲午戰爭最終成為中國軍隊敗得最慘的一次戰爭。」

文章對1894年甲午戰爭的發生時間特別有感覺,稱此巧好處於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歷史「中段」;如今中國的改革開放走過35年,距離建國百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尚有35年,也位於改革之路的「中段」。若錯失良機,改革的「中段」很可能像120年前被外敵強行中斷,使改革付之東流。

面對現實,文章做出深刻批判,稱「毋庸諱言,選人用人的不正之風也在侵蝕著我們這支軍隊。不能打仗、只想在軍隊混個一官半職、謀取待遇的人依然存在;搞小山頭、小團體拉幫結派的現象依然存在;派不進、調不出的本位主義現象依然存在;不務正業、投機鑽營的人依然存在;不講原則、不守規矩、不按程式的用人行為依然存在;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的現象依然存在……。」

解放軍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上將亦有所感,稱甲午之敗並非海軍之敗,也非陸軍之敗,而是制度失敗,是國家之敗。他說,看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的影片,總覺得日本軍人臉上有股異樣之氣,別人很難模仿,老幹部看了中國演員扮演的日本兵,總說「不像」。

劉亞洲說,看過甲午戰爭時期中日兩軍的照片,總有一個強烈感覺,「清軍無論拿什麼武器,看上去都像一個厚道的農民;而日本農民不管拿什麼武器,看上去都像一個武士。」因為人的精神即人的思想,思想不僅是心理的,也是生理的。

劉亞洲曾為北洋水師在全部甲午海戰中沒有擊沉過一艘日艦而感震驚。後來他想透了,這絲毫不奇怪。全世界的雞蛋聯合起來能夠打過石頭嗎?

「在中國,一共發生兩次刺殺日本高官的事件,一次是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一次是尹奉吉炸死陸軍大將白川義則。兩人都是朝鮮流亡者,朝鮮人在中國土地上有此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讓日本人膽寒。劉亞洲常想,如果他們是中國人該多好。後來他想透了,如果一條魚病了,是魚的問題;如果一條河的魚全病了,那就是水的問題。 」

《解放軍報》稱,100多年前,日本用甲午賠款購得「出雲號」裝甲巡洋艦;70多年前,「出雲號」充當侵華日軍旗艦,欠下累累血債。今天,日本居然再一次用帶有濃烈軍國主義色彩的「出雲號」,為二戰之後建造的最大戰艦命名。「出雲號」借屍還魂,意欲何為?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彭光謙少將對《澎湃新聞》說,中國需要在戰略指導思想上真正認識日本軍國主義的萬惡性、冒險性和瘋狂性,有沒有輕敵麻痺的想法,認為小日本翻不起大浪來?除此,腐敗行為在軍隊中有沒有反映?這些東西要不清除掉,否則難以形成統一意志、軍民同心。物質力量固然重要,但精神的準備更加重要,更具有根本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