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不滿習近平中國夢的不只美國!馬克宏:沒錯,中國是對手

2020-12-30 10:09

? 人氣

新疆和田市的居民在安全檢查站排隊接受檢查,準備進入和田市集。後方的大螢幕上正在播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新聞。(美聯社)

新疆和田市的居民在安全檢查站排隊接受檢查,準備進入和田市集。後方的大螢幕上正在播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新聞。(美聯社)

2019年3月,習近平飛往巴黎會見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和時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據一位在場官員透露,在用香檳敬酒後,習近平開始向這三位歐洲領導人施壓,稱歐洲最近有一份政策文件,把中國形容為「系統性對手」,這話是否當真?(譯註:「系統性對手」在上述歐洲政策文件中的原文是systemic rival,中國外交部譯作「制度性對手」)

這位官員說,當時梅克爾用恭維習近平的話做出回應,說這是對中國不斷增強的實力和影響力的一種承認。容克則試圖緩解氣氛,打趣說歐盟在如何看待中國的問題上沒有共識。但馬克宏比較直率,這位官員回憶說。

馬克宏說,沒錯,你們是對手。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幾周後,法國派出一艘軍艦穿過台灣海峽,對北京發起挑釁,北京指責這艘護衛艦非法進入了中國海域。

在中國國內,習近平的權威越來越不容置疑。他排擠政治對手,打擊異見人士,並在推動國家復興、在國際上強勢主張中國利益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威望。

阻礙習近平實現「中國夢」的最大挑戰不在國內,而在其他國家,短短几年時間,一些國家對中國政府的看法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些國家原本不願觸怒中國,但現在卻越來越向美國靠攏。美國政府在限制中國獲取客戶、技術和敏感基礎設施方面一向更加強硬。

經濟上很依賴中國的澳洲已成為第一批在境內封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y Co.)的國家之一。澳洲還呼籲對中國最初處置新冠疫情的方式展開國際調查。印度曾是全球不結盟運動的支柱,但目前擴大了與美國及其盟友的軍事合作,試圖在邊界有爭議地區對抗中國勢力。

歐洲對華貿易體量大致與美國相當,並即將與中國締結投資協定,進一步深化經濟聯繫。但同時,歐洲大陸也為中國的收購活動和技術設置了新的壁壘。

英國和法國已經遏制了華為在歐洲的競爭能力,德國雖然保持謹慎,但其國內圍繞歐洲過度依賴中國的爭論也愈演愈烈。今年夏天,在中國採取行動限制香港自由後,歐盟國家一致支持對華制裁,這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

外國領導人對中國最初應對新冠疫情的方式感到不滿,對北京當局壓制新疆穆斯林少數民族和香港民主運動的行為也頗有微詞,另外,中國企業已從昔日的客戶變身為更強大的競爭對手,也同樣讓人側目。還有中國的「戰狼」外交,讓許多政界和商界人士有種被盯上的感覺。

「去年發生的事情嚴重擾亂或降低了中國在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的好感度,」歐盟駐中國大使郁白(Nicolas Chapuis)本月稍早在北京的一次能源論壇上說,「我要奉勸所有中國朋友,要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了。」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今年10月份一項調查發現,幾乎所有受訪國家對習近平的不信任感都達到了高點。

「在我們和歐洲的外交對話中,中國已經成了頭號話題,」去年卸任的美國前歐洲事務助理國務卿米切爾(Wess Mitchell)說,「我們努力提醒大家重視中國問題,而中國自己的所作所為倒像是在幫助我們(開展這項工作)。」

中國方面認為,這種對中國的負面看法主要集中在西方國家,是美國挑唆的結果。外交部一位高級官員說,許多中國外交官覺得要對越來越具自信的本國民眾負責,中國領導人也希望展示日益強大的國家形象,即便這樣做會讓外國官員感到不安。

中國官員強調了中國政府在遏制新冠疫情上取得的成就,還有中國向世界提供的援助和投資。中國外交部在回應這篇文章時說,中方認為中歐是全面戰略合作夥伴,不是「制度性對手」,並為中國的外交方針做了辯護,稱中國外交身段是軟的,骨頭是硬的。

這些國家在反對中國時也有所顧忌。中國強大的經濟實力代表大多數國家在處理對華關係上不敢過於強硬,許多國家還指望中國提供基礎設施資金和新冠疫苗。美國在歐洲的盟友也和華盛頓有分歧,常常不按美國要求協調對華政策。

歐洲官員表示,德國總理梅克爾依然願意和中國互動。她是推動歐盟與中國達成投資協定從而強化歐中經濟合作的關鍵人物,另外她還希望在美國新總統上任前鞏固一項對華協定。但德國國內對中國市場力量的擔憂也在升溫,德國有5200家企業在中國運營。有些歐盟議員威脅說,如果這項協定送到他們手中,他們會阻止其通過。

在習近平執政早期,多數歐洲領導人都把中國看成機遇和巨大的市場,是打破美國獨大格局的一股上升中的力量。

但此後歐洲大陸便不斷出現對中國的不滿情緒,特別是捷克和瑞典這樣的小國,更是對中國外交官的強硬作風表示憤怒。另外,商界領袖也擔心中國企業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

面對這種局面,包括容克在內的官員開始在幕後活動,試圖讓歐洲領導人強硬起來。澳洲外交官也行動起來,他們在歐洲各處奔走串聯,試圖團結歐洲一些小國家與其他國家的對華批評力量,這些動作不太為外人所知,但與美國政府採取的行動異曲同工。

這些行動給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大國帶來更大的壓力,要求它們為歐洲大陸的利益挺身而出,即使可能遭到中國的回擊。

對習近平的擔憂始自2018年,當時,歐盟和川普政府的緊張關係加劇,有人認為,歐洲可能因此與中國走得更近。

當年7月,容克和其他歐盟代表在北京與習近平舉行了會晤,當時距離川普與歐洲領導人在北約峰會上發生爭執剛剛過去幾天,川普還威脅要讓美國退出北約。川普在接受採訪時甚至表示,歐盟是美國最大的敵手之一,這讓歐盟官員感到震驚。

相比之下,習近平用國宴款待了歐盟官員。據在場的三位人士透露,習近平還模糊地答應給歐洲企業提供機會,並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給予合作。

據這些人回憶,當服務員清理盤子時,習近平的口風起了變化。習近平說,中國的國家主導模式在全球化的自由貿易時代將蓬勃發展。他還指出,歐洲因為「決策遲緩」而受到阻礙,收入不平等也助長了民粹主義,他還提到了讓在場的歐洲官員難堪的英國脫歐公投。

據在場的兩位官員說,容克當時反駁了習近平,他說:「你說的遲緩,在我們那裡被叫做民主。」

容克在離開中國的時候已經確信,中國是想把歐洲當做與美國博弈的棋子。他告訴助手,歐盟也可以這樣做,也可以利用與北京的會談換取同美國交涉的籌碼。兩周後,他會見了川普,並簽署了令人驚訝的歐盟-美國貿易休戰協議。容克後來退休,記者無法聯繫他對此發表評論。

大約就在那個時候,一些德國行業的代表和決策者聚集在柏林北部的齊滕城堡,就中國在機器人、自動駕駛和清潔能源汽車等行業與德國競爭的企圖進行了為期两天的討論。此前,中國企業收購了一系列德國戰略資產,加劇了緊迫感。

企業領袖們同意展開遊說活動,爭取更強硬的對華政策。他們起草了一份政策文件,在德國和歐盟高層官員中傳閱,其中警告說,自由市場經濟可能敗給中國這個「系統性的對手」。

這樣的措辭當然沒有逃過對中國崛起保持警惕的澳洲官員的眼睛,在和德國外交部的會議中,澳洲官員又一次提起這種說法。當時,澳洲剛剛阻止華為在其國內部署5G設備,之後中國對澳洲的大麥和牛肉出口採取了懲罰措施。澳洲人認為,柏林低估了經濟上依賴中國所帶來的問題。

但梅克爾依然希望擴大與中國的接觸,據兩位歐洲官員透露,她私下裡曾建議在今年9月召開一次峰會,邀請習近平來德國與所有歐盟國家領導人舉行一次前所未有的會晤。她希望在這之前,中國市場能進一步向歐洲企業開放,為峰會上籤署中歐投資協定鋪平道路。

德國政府發言人表示,德國政府不對機密談話和內部討論發表評論。

然而在歐洲其他地方,對中國的抱怨不斷蔓延。

在捷克,網路安全部門發現為中國利益服務的駭客侵入了捷克外交部的電子郵件系統,並對捷克在諸如西藏、台灣和香港等對華敏感問題上的立場進行了研究,這讓捷克官員大吃一驚。

雖然華為並沒有受到牽連,中國政府也否認參與了此事,但捷克網路安全部門還是在2018年年底下達指令,政府數據不能再通過華為的硬體或軟體發送。官員們擔心,中國法律可能迫使華為配合中國的情報收集工作。華為否認會向中國政府提供數據。

據知情人士透露,曾擔任習近平翻譯的中國駐捷克大使張建敏為此來到捷克外交部,威脅說如果捷克共和國不收回對華為的立場,中國遊客就會停止來捷克旅遊,其他經濟後果也會接踵而至。

而當時遊客絡繹不絕的布拉格正急於減少人流。所以捷克官員非但沒有退縮,反而與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合作,邀請歐洲官員到布拉格參加互聯網安全峰會。中國代表沒有被邀請。

有些法國、德國和荷蘭官員擔心這樣的峰會將不必要地冒犯中國,但據幾位與會者說,他們還是來了。參加活動的澳洲人警告說:今天中國懲罰我們,明天也會對你們做同樣的事情。在場的德國人記下了這些話。

去年年初的一份政策文件中,歐盟不僅把中國稱作合作夥伴和競爭對手,而且是「系統性對手」。據一位知情人士說,這種措辭讓中國駐歐盟外交官嚇了一跳。

中國外交官在字典裡查了「對手」的定義,希望搞清楚這個詞的所有含義,然後正式要求歐盟作出解釋:「對手」是指敵人嗎?

習近平在2019年3月抵達巴黎與馬克宏會面時也帶著同樣的疑問。馬克宏與中國也有齟齬,包括法國與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之爭。馬克宏要求容克和梅克爾加入會議。

一位與會官員說,當提到「系統性對手」的話題時,習近平明顯不高興了。這位官員說,為了緩和氣氛,容克開了一個玩笑,說他的祖國盧森堡從來沒有對中國宣戰,因為盧森堡太小了,沒辦法容納所有戰俘。

在與歐盟官員進行了幾周的會談後,中國政府承諾更廣泛地向歐盟開放市場。原則上,歐洲企業在中國的貿易和投資將享受與中國企業在歐洲同樣的待遇。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兌現這個承諾的談判陷入僵局。中國非但沒有放寬貿易往來,反而威脅要對歐洲冒犯中國人民的行為施加新的限制。

在瑞典,因為一位內閣部長向一名被扣押的瑞典籍中國書商頒發了文學獎,中國大使警告瑞典將承擔經濟後果。他對一名瑞典記者說:「我們以槍應敵。」

在捷克,由於布拉格市長的親台灣立場惹惱了北京,中國政府中止了布拉格樂團來華演出的行程。中國大使後來對捷克外交官說,這也是對捷克警告華為的反制。

隨後,中國大使向一位計劃去台灣的72歲捷克參議員遞交了一份書面警告:如果關係不改善,捷克為數不多的幾家對華出口公司之一、鋼琴製造商Petrof s.r.o.將面臨後果。

幾天後,這位參議員因心臟病發作去世。向中國買家出售11架鋼琴的計劃失敗了。

有位捷克億萬富翁買下了這些沒有售出的鋼琴,90位捷克政界、商界和學術界人士飛赴台灣。這位官員回憶說,當中國大使打電話控訴時,一位捷克官員將手機放在桌上置之不理。

中國外交部在回應提問時,對捷克官員和團體近期「觸犯中國核心利益」的行為表示「嚴重關切和強烈不滿」。

到今年春末,其他部分國家也加入這個行列。隨著前英國殖民地香港的示威活動不斷延續,英國也開始敦促前歐盟夥伴採取更堅定的立場,並散發了一份關於中國計劃的12點備忘錄。英國官員認為,習近平違反了1984年中英協議,這項協議將香港歸還給中國,並對某些保障自由的條款做了約定。

今年7月下旬,歐盟批准了制裁措施,包括終止與香港的引渡安排。原本表示可以管理任何安全風險的英國也禁止國內電信公司購買華為設備。

梅克爾變得更加孤立。原定9月份在萊比錫主辦的歐盟-中國會議因為新冠疫情而不得不降格,變成習近平、梅克爾與兩位歐盟高級官員之間的影片通話。

這次通話的主要話題本該是貿易,但一小時後,歐盟兩位高官之一的米歇爾(Charles Michel)開始就人權問題向中國施壓。習近平則列舉數據,指出德國反猶事件增加了10%。據參與通話的兩位官員說,習近平還間接提及從美國蔓延開來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並提到逃往歐洲的移民葬身大海的問題。

據與會者和中國國家媒體報導,習近平告訴歐洲官員,中方不接受人權「教師爺」。他說,人權保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米歇爾回應說,歐盟至少有解決人權問題的政策。據兩位與會官員回憶,梅克爾當時表示:「我們遠非完美,但我們願意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通話結束時,雙方在貿易問題上沒有取得多大進展。

幾周後,歐盟最高外交官與美國國務卿龐畢歐奧(Mike Pompeo)在通話中確定了一個共同目標:美歐應該在中國問題上協調一致。這名外交官最近表示,一旦拜登上任,這種合作將得到加強。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