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史上最醜惡的「盧安達大屠殺」揭秘:美國與烏干達難辭其咎(下)

2017-09-19 08:10

? 人氣

盧安達大屠殺的受害者遺骨,防腐處理後被保存在博物館中。(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盧安達大屠殺的受害者遺骨,防腐處理後被保存在博物館中。(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1994年,中非國家盧安達爆發了近代人類史上最殘酷的災難,胡圖族對圖西族發動種族大屠殺, 100天內奪走近百萬條性命。美國學者艾普斯坦新作《精心策畫的悲劇》詳述這段黑暗歷史,除了百年殖民下的種族積怨,更因為盧安達政府與圖西族叛軍的政治操弄,加上鄰國烏干達和美國的軍事支援而催化,最終釀成悲劇......

(了解盧安達種族仇恨因由,請見《外貌、文化差不多的兩個種族,如何釀成人類史上最醜惡「盧安達大屠殺」?》)

1990年,圖西族「盧安達愛國陣線」(FPR,現盧安達執政黨)從烏干達闖入盧安達國境,戰役持續了整整3年半。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不但開放圖西族軍人穿梭邊界,更出借烏干達軍事基地和一個村莊,讓FPR從烏干達內部發動轟炸。1993年10月聯合國才派出維和部隊,確保沒有武器往來於兩國邊境,但在穆塞韋尼暗中作梗之下,維和部隊完全阻止不了大大小小的走私活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延伸閱讀】外貌、文化差不多的兩個種族,如何釀成人類史上最醜惡「盧安達大屠殺」?(上)

2004年、盧安達大屠殺10周年時,當時維和部隊的加拿大籍指揮官達列爾(Lt-Gen Roméo Dallaire)曾出席一場聽證會,他在會上碰見穆塞韋尼。達列爾事後告訴記者,穆塞韋尼當著他的面嗤笑,「為了進出邊界,我們可是花招百出啊.....我們當然支持FPR囉。」

《精心策畫的悲劇》(Another Fine Mess: America, Uganda, and the War on Terror)書影。(翻攝亞馬遜網路書店)
《精心策畫的悲劇》(Another Fine Mess: America, Uganda, and the War on Terror)書影。(翻攝亞馬遜網路書店)

 

趁機大賣軍火的西方國家

這場戰爭哩,美國不只作壁上觀,而是緊緊抓住了發戰爭財的機會。1991年開始,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加倍援助烏干達,烏干達則把國防預算增加到總體預算的48%,同一年烏干達向美國軍購的數量比過去40年購買總量多出10倍,這些武器當然是送往盧安達邊境。

盧安達大屠殺受害者,她被鄰居斬斷手臂,但該名鄰居事後真心向她懺悔多年,最後成為她丈夫。(美聯社)
盧安達大屠殺受害者,她被鄰居斬斷手臂,但該名鄰居事後真心向她懺悔多年,最後成為她丈夫。(美聯社)

FPR揮軍進攻時,一名圖西軍官卡加梅(Paul Kagame)正在美國堪薩斯州李文渥斯堡(Fort Leavenworth)接受政治作戰訓練,他中斷課程趕回盧安達參加戰役,美國軍校當時也十分支持他,卡加梅成為FPR首要指揮官,大屠殺過後地位一路爬升,直到今日還是盧安達總統。

與和解擦身而過的歷史遺憾

回到盧安達,在戰爭爆發前夕,民族衝突其實已經出現緩和跡象,最嚴重的問題反而是貧富不均。哈比亞利馬納掌權後放任家族壟斷財富,利用國際援助中飽私囊,成為國內最富有的一群人,他們奴役、剝削胡圖人的程度,和過去的圖西人毫無分別,當時盧安達一些新興反對黨,都是以反對裙帶政治、財富分配正義為號召,而且廣納各民族的成員。

在此背景下,哈比亞利馬納也把戰爭當作一個契機,希望重新挑起民族對立,藉此轉移國內焦點。被政府控制的盧安達媒體大力宣傳圖西族打算「再次奴役胡圖族」,許多報導指控圖西平民是FPR間諜,1993年12月,一本雜誌封面寫著「該拿圖西人怎麼辦呢?」並配上一把大彎刀圖片,煽動殺戮的意圖再明顯不過。

前盧安達總統哈比亞利馬納。(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盧安達前總統哈比亞利馬納。(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戰爭爆發前數個月,哈比亞利馬納評估情勢,發現FPR不管是武器、訓練和紀律都遠高於他的軍隊,他決定允許圖西難民返家,同意讓FPR加入過渡國會,並答應把軍中一半的高層位置讓給FPR。當時連圖西平民都不贊成這種做法,認為一下子獲得太多權力,只會再次引發胡圖人的怨恨。

圖西平民的憂慮是對的。1994年1月初,胡圖政府一步步示弱的時候,胡圖極端分子也開始囤積大量來福槍、彎刀和煤油,盧安達人民、FPR、烏干達、美國和其他非洲鄰國都知道,一場腥風血雨即將到來。

1994年4月6日,一架飛機準備降落在首都吉佳利(Kigali)機場,不幸遭火箭砲擊落,飛機上坐的正是盧安達總統哈比亞利馬納,以及他的胡圖族盟友、蒲隆地總統恩塔里亞米拉(Cyprien Ntarymira)(註),機上人員全數死亡。

殺、殺、殺

空難宛如一記鳴槍,胡圖極端分子迫不及待「起跑」,他們紛紛拿起刀械,往鄰人、朋友,甚至妻小的身上砍去,圖西人全都是殺戮對象,甚至連溫和派的胡圖人都慘遭毒手,很多原本還對屠殺有疑慮的胡圖人,最後也抄起大刀,跟著殺紅了眼。2004年電影《盧安達飯店》(Hotel Rwanda)就曾描寫當時慘況,加深了國際社會對這起屠殺的記憶。

胡圖人儘管瘋狂,FPR卻也沒有對同胞伸出援手。盧安達國內陷入一片混亂後,FPR逐步取得勝利,但他們只想奪得政權,主要聚集在北方的首都吉佳利(Kigali)附近,而大部分的殺戮都發生在南方省分。直到7月,FPR攻下首都、盧安達政府垮台之際,70%的圖西人已經命喪黃泉。

卡加梅本人曾直言:「任何媒體、任何人權團體或聯合國成員,都沒有資格指責我與盧安達政府所做的任何事。」維和部隊指揮官達列爾在其撰寫的同名小說《與魔鬼握手》(Shake Hands With the Devil: The Failure in Humanity inRwanda)寫道,他曾向卡加梅提出種族屠殺慘況:「卡加梅知道,FPR每在首都多待一天,就有更多圖西人民被殺死,」達列爾說:「但他故意忽略了我說的話。」

盧安達屠殺之謎

FPR在這場戰爭中的行徑一直模糊不清,例如,那架總統座機到底是不是FPR擊落的?1997年後多項獨立調查都顯示,擊落該架飛機的SA-16s型飛彈和發射器,是蘇聯於1987年賣給FPR,但現今的盧安達政府,也就是卡加梅掌控的圖西政府極力否認,所有欲討論這一事件的學者都會遭其打壓、驅逐。

現任盧安達總統卡加梅。(Вени Марковски | Veni Markovski@wikipedia/CCBY-SA4.0)
現任盧安達總統卡加梅。(Вени Марковски | Veni Markovski@wikipedia/CCBY-SA4.0)

大屠殺過後許多年,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Bill Clinton)一再為了美國沒有及時介入而道歉,「如果我們早一點進去,相信少可以拯救1/3的性命。」實際上,當時各國維和部隊只有協助撤僑,聯合國總部要求避免一切武力衝突,達列爾曾請求兵力支援也被拒絕,直到屠殺發生一個半月後聯合國才決定設立難民營和救助站。

「我們是來維護和平的,不是製造和平。」──《盧安達飯店》

最諷刺的恐怕是,1994年6月,穆塞韋尼在美國接受明尼蘇達大學頒發的「韓福瑞公共服務獎」,該獎項讚許穆塞韋尼終結了烏干達暴政,不少媒體甚至稱,烏干達在他治理下成為「非洲的未來新希望」。當時,大屠殺正在如火如荼蔓延。

盧安達大屠殺的受害者遺骨,被保存在一所博物館中。(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盧安達大屠殺的受害者遺骨,被保存在一所博物館中。(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註:蒲隆地的歷史和盧安達相似,自16世紀以來,為數只有15%的圖西人一直擁有統治權,控制8成的胡圖人。1993年蒲隆地第一次選出胡圖族總統恩達達耶(Melchior Ndadaye),上任後幾個月卻慘遭圖西人控制的軍方暗殺,因此爆發12年內戰,估計至少30萬人口罹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