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毓澤專文:迴盪150年,馬克思又回來了!

2017-09-23 05:50

? 人氣

資料照片:19世紀中葉,滿載來自英國商品的輪船抵達英屬殖民地印度。(BBC中文網)
19世紀中葉,滿載來自英國商品的輪船抵達英屬殖民地印度。(資料照,BBC中文網)

此外,馬克思自1870年代起,越來越留意資本主義新興大國美國(尤其是其工商業、農業、勞動狀況)以及後進的俄國(特別是其土地所有制和農村公社的演變)。簡言之,馬克思生命的最後十五年,他仍然「懷著相同的熱情投入工作,就跟第一卷出版前的十五年一樣」(Krätke, 2005: 146)。這挑戰了過去常見的看法:「完成《資本論》第一卷後,馬克思基本上停止了對資本主義發展的思考」(Cole, 1954: 300,轉引自Roberts, 2017: 12n)。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據此,我同意Heinrich(2010: 121)的見解:MEGA²第二部分的問世,「不僅證明《資本論》是一個開放的體系,而且它的一些基本理論和概念也有待進一步完善,例如經濟危機理論、銀行和金融理論等」。此外,Roth(2010: 57,中譯略有修改)的建議也值得考慮:我們應考察馬克思如何試圖使自己的經濟學研究「成為他1870年代後期和1880年代廣泛開展的法學史、民族學、地質學、化學、數學研究的一部分」。

馬克思過世後,恩格斯利用生命最後的十二年,完成《資本論》了第一卷第三、四版和《資本論》第二、三卷的編輯,對馬克思學說的流傳與系統化功不可沒。在整理第二卷的手稿時,恩格斯在信件中留下這樣動人的文字:「這需要花費不少的勞動,因為像馬克思這樣的人,他的每一個字都貴似金玉。但是,我喜歡這種勞動,因為我又和我的老朋友在一起了」(Engels, 2009a: 509)。

恩格斯強調將自己的編輯工作是「編成一個盡可能真實的文本,即盡可能用馬克思自己的話來表述馬克思新得出的各種成果。只是在絕對不可避免的地方,並且在讀者一點也不會懷疑是誰在向他說話的地方,我才加進自己的話」(卷三,頁893)。但根據現有對MEGA²的研究,他的編輯工作其實分成幾類:調整原文的編排方式、提高某些段落的價值(例如將注釋改為正文)、擴充原文(如加入自己的話、補充歷史資料)、刪除原文、精簡原文、修飾原文(如加入連接句、刪除重複句)、修正原文(如訂正術語、數字、引文)等(Vollgraf and Jungnickel, 2002: 42-3)。一般情況下,這些改動有助於表達馬克思的思路,但某些改動則有待商榷。目前較受注意的,是第三卷與「利潤率趨向下降的規律」有關的幾章,恩格斯在其中某些段落加入了自己的見解,影響了後人對馬克思危機理論的理解。

資本論,全3卷,改變人類歷史、震撼世界之思想鉅著,出版150週年,臺灣唯一正式授權繁體中文典藏紀念版,立體書封。(聯經出版提供)
《資本論》立體書封。(聯經出版提供)

*作者為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本文為《資本論》第一卷出版一百五十週年之中文典藏版導讀節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