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拚命撒錢救經濟,「大債危機」要來了嗎?關鍵在這項指標

2020-12-08 11:53

? 人氣

1980 ~ 2000 前期「監管全面開放」

石油危機後,雷根總統開始推行著名的「雷根經濟學」,奉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並徹底執行「放任經濟」( Laissez-faire ),尤其是在商業及金融監管的撤銷,這樣的政策革新帶來消費市場的起飛,使美國從衰退的泥淖中走出,消費性產品如食品、醫藥的需求激增,當時 Coca-Cola, McDonald’s, General Electric, Johnson & Johnson 都是熱門標的,另外借貸條件的放寬也迎來房市的蓬勃發展, 美國股市終於走出 70 年代的陰霾,直到 1989 年美國政府與聯準會開始大力清算儲貸機構而引爆儲貸風暴( S&L Crisis ),使得好不容易的復甦又被喊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80 ~ 2000 後期「資訊大爆炸」

所幸在這段期間,筆電、手機的發明,已為 90 年後的電腦革命奠定了基礎,90 年後,網際網路帶來的科技創新,使得美國經濟在短暫的衰退後快速重新站往腳步,進入「資訊大爆炸」的年代。網路瀏覽器以及全球資訊網( World Wide Web )的出現,使得相關企業的股價迎來爆發性成上漲,現今火紅的科技公司,如Amazon( 1994 )、Nvidia( 1993 )、eBay( 1995 )、Netflix( 1997 )、 Google ( 1998 )皆在此時成立,當時 S&P500 中科技板塊的本益比甚至來到 40 以上,被稱之為「本夢比」,Microsoft 以及 Intel 等科技公司迅速竄升進入道瓊工業指數成份,dot-com 泡沫逐漸形成,直到 2000 年的科技泡沫崩盤。

2016 ~ Present「互聯網時代」

網路泡沫後,2000 ~ 2008 年金磚四國崛起,吹起全球化旋風,美國經濟在全球表現相對黯然失色,直到 2016 年後,互聯網時代來臨,從 4G 普及直到如今,2021 年被視為 5G 元年,美國科技股 重回各大機構的核心持股,FAANG 等尖牙股領軍股市走向歷史新高以及再創最長牛市。

如今,道瓊30支成分股中,有7支為科技股,在這五段股市的上升期中,在需求支撐的階段,出現技術或是政策的革新,那麼是否有經濟數據可以佐證這樣的生產力週期?

20世紀以來美國經歷四輪生產力循環(圖/ 財經M平方)
20世紀以來美國經歷四輪生產力循環(圖/ 財經M平方)

從數據佐證生產力循環

熊彼得( Joseph A. Schumpeter )在《經濟景氣循環理論》( Throe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中首次提到『創造性破壞』( Creative Disruption )的概念,解釋「創新」在景氣循環週期中,造成生產力提升的過程以及重要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