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拚命撒錢救經濟,「大債危機」要來了嗎?關鍵在這項指標

2020-12-08 11:53

? 人氣

觀察 GDP 中研發費用與 GDP 成長率的差值可以發現,當研發費用大於整體 GDP 的成長率時,與美國的生產力循環週期符合,這可以從產值及誘因兩個面向去解釋:首先在有生產力的循環下,經濟體有高產出,才能有額外的獲利來投入研發,另外,要將額外的獲利投入研發,也代表著當時的環境下有政策的存在著技術創新,或是政策革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近年,GDP 總產出與研發的差值成長率維持接近 5% 左右甚至更高的數值,根據美國專利及商標局,2019 年共售予了 33 萬件的專利( 年增率 15% ),為近 7 年以來最高速成長,其中以電子資料處理、數位訊號傳出、半導體裝置為最主要申請項目。

GDP具有額外產出投入研發,為生產力的表現(圖/ 財經M平方)
GDP具有額外產出投入研發,為生產力的表現(圖/ 財經M平方)

除了 GDP 外,從企業併購的生產活動中也可以觀察生產力的變化,根據美國經濟研究所( NBER )的研究,研發活動跟企業併購的週期更加吻合,主要因大型企業投入研發競技的誘因較低,而傾向由中小企業研發成功後,再進行併購以降低風險,從以下統計表格可以看到,企業規模在整體樣本的 50% 以下企業,平均研發費用 / 銷售金額最高,而併購率來看,規模大的企業則越低。

研發活動與企業併購週期吻合(圖/ 財經M平方)
研發活動與企業併購週期吻合(圖/ 財經M平方)

企業併購等商業活動本身隨著景氣的循環而波動,此外,大規模的併購浪潮,通常伴隨著信貸的擴張、法規變更、或是監管鬆綁,1900 年代以來美國的併購浪潮,時常是伴隨工業及科技的技術革新,回顧1900以來的四次的併購潮,分別在1910s ~ 1929、1950s ~ 1975、1981 ~ 1989、1993 ~ 2001,與前述提到的前四次生產力循環時間點吻合。

一戰至今美國企業併購浪潮(圖/ 財經M平方)
一戰至今美國企業併購浪潮(圖/ 財經M平方)

觀察 2000 年後的併購活動,可以發現在 2016 年時,美國企業併購數量正式超越 2000 年的高峰,今年儘管受到疫情衝擊,大型科技公司依舊進行了許多收購,例如 Nvidia 天價收購 ARM、蘋果以及微軟在今年有收購了多家AI及雲端等軟體開發公司,本次的科技創新帶來的併購潮也再次應證了生產力循環的趨勢。(延伸閱讀:台南子弟黃仁勳將主宰全球晶片市場!輝達終於吃下安謀,但為何業界不看好?

2016年企業併購數量正式超越2000年(圖/ 財經M平方)
2016年企業併購數量正式超越2000年(圖/ 財經M平方)

而從募資的角度看,企業要進行以上投入研發或進行併購,除了透過營收創造保留盈餘( 現金 )以及舉債的方式外,就是在權益的募集,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初級市場上市( IPO )。

如何從初級市場上市( IPO )解讀生產力週期?生產力循環能否延續?更多完整內容都在財經M平方最新文章中!


【限量體驗帳號】立即免費獲得14天 MM PRO 會員資格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財經M平方,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林彥呈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