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錫輝觀點:古寧頭戰場陣亡者悲歌

2020-10-18 07:10

? 人氣

1949年古寧頭戰役相比先前的國共內戰規模較小,卻造成兩岸分治。圖為金門古寧頭紀念拱門。(資料照,顏麟宇攝)

1949年古寧頭戰役相比先前的國共內戰規模較小,卻造成兩岸分治。圖為金門古寧頭紀念拱門。(資料照,顏麟宇攝)

1949年古寧頭戰爭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一場戰爭,為期三天,此前國共內戰動員的人數以百萬計,相較之下,古寧頭戰役不過是一場小規模衝突,竟造成兩岸分治。這場戰役在當時非同小可,即便過了數十年,它的重要性仍不可忽視。[1]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古寧頭戰爭,解放軍陣亡將近四千人,國軍陣亡約超過千人,雙方陣亡人員就地掩埋,後來因為臭氣熏天,才遷葬到太武山的大坑中掩埋[2]。古寧頭戰場上的陣亡人員,除了李光前團長等少數之外,無姓名可查考,他們為何會在那個地方犧牲生命?為何而戰?若說是為保家衛國而戰?他們的家在何方?1958年八二三戰役,台籍充員兵為保家衛國而戰,竟拍攝紀錄片稱作《1958年台灣兵砲戰悲歌》,對比之下,更應該製作《1949年古寧頭戰場陣亡者悲歌》!

古寧頭戰爭陣亡人員,不論是國軍或是解放軍,都是「外省人」,由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宣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華民國仍舊存在,戰爭的主旨都是爭中國的統治權。2014年12月5日北美《世界日報》刊登一則新聞:「金門島古寧頭戰役之共軍遺族,帶著家鄉的酒,到金門島祭奠,希望陣亡官兵安息,也盼望兩岸『沒有戰爭,只有和平;沒有死亡,只有希望。』一位遺族表示,這是首次公開赴金門島祭奠的活動,向世人表明,因為和平,才能在此公開憑弔先人」。稍後,大陸有個民間組織,來台拜會郝柏村將軍,試探遷葬解放軍陣亡人員骨骸之可能性,但是沒有下文。而在台灣方面,當時的陣亡人員資料欠缺 ,陣亡約超過千人,只是一個數目字,戰後他們的老家被宣告為「匪區」,古寧頭戰役之國軍遺族,除了李光前團長等少數之外,完全無資料可查考。四十年後才開放大陸探親,早已人事全非,誰聞暗夜哭聲?

當年稱古寧頭戰爭為「10月25日古寧頭大捷」,似乎是因連年大敗,難得有一次勝利就稱之為大捷,並且和10月25日台灣光復節攪和在一起。近年來,「台灣光復節」被執政者有意忽略,許多年輕人甚至不知道10月25日是台灣光復節。古寧頭戰爭的國軍陣亡人員都是「外省人」,他們為了保家衛國而犧牲,但是「這個國家」對他們早已遺忘!還有誰願意製作《1949年古寧頭戰場陣亡者悲歌》呢?

附錄:《1958年台灣兵砲戰悲歌》簡介

據說:八二三砲戰,有四萬餘台灣充員兵參戰,243位戰死。2014年,報導文學作家李展平自中興新村,再奔赴金門太武山頂,到國軍公墓弔謁。感懷當年用血肉換來的軍事設施,已成金門縣府自豪的文化資產,觀光勝地,為當地創造巨大觀光財。建國百年8月19日,自導自演的和平鐘聲,馬總統也當仁不讓敲起來。在場貴賓個個眉開眼笑,不知躺在太武山公墓忠烈祠,古寧頭戰役殉難亡靈,面對歷史的快速逆轉,作何感想? 當李展平置身墓園,瞬間,夕陽染紅的墓園,恍如一場散開的兵陣。李展平決定邀約影像工作者潘振道,聯袂探究歷史的弔詭與迷霧,展開漫長訪查與記錄之旅。深入探訪遺族,發表〈誰聞暗夜哭聲?八二三戰役台籍征屬血淚〉,並拍攝紀錄片,於2019年8月25日放映,稱作《1958年台灣兵砲戰悲歌》。[3]

參考資料

[1]:宋怡明 (Michael Szonyi) 著《前線島嶼 冷戰下的金門》。臺大出版中心2016年7月

[2]〈金門國家公園戰役史蹟保存維護計畫口述歷史訪談及文物典藏計畫成果報告書〉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2018-12

[3]:李展平〈誰聞暗夜哭聲?八二三戰役 臺籍征屬血淚〉《金門日報全球資訊網》2018/5/26

*作者1954年陸軍官校25期畢業,先後參與金門島兩場戰役,戰後就讀成功大學機械系及研究所,進中山科學研究院,赴美深造後返中科院,參與研發天弓飛彈獲雲麾勳章。1992年舉家移民美國。2013年博客思出版《大變動時代的滄海一粟 劉錫輝回憶錄》。2018年詩藝文出版《錫輝文集 滄海一粟的餘波盪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