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近代最嚴重船難》852人在1小時內滅頂!愛沙尼亞號事故26周年 北歐三國承諾重啟調查

2020-09-29 17:10

? 人氣

愛沙尼亞號模型。愛沙尼亞號在1994年沉船,造成852人死亡,是歐洲承平時期最慘船難。(Stan Shebs@wikipedia_CCBYSA3.0)

愛沙尼亞號模型。愛沙尼亞號在1994年沉船,造成852人死亡,是歐洲承平時期最慘船難。(Stan Shebs@wikipedia_CCBYSA3.0)

北歐三國領袖28日共同宣布,有鑑於「最新證據」被挖出,將重新調查1994年愛沙尼亞號沉沒事故。這起事故造成852人喪生,不僅是歐洲二戰以後最慘重的船難,也是現代歐洲船隻事故中死亡人數最多的悲劇之一,僅次於1912年鐵達尼號船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新紀錄片發現驚人證據

《衛報》(The Guardian)報導,9月28日適逢郵輪「愛沙尼亞號」(MS Estonia)沉沒26周年,瑞典電視台釋出一系列紀錄片,片中踢爆該渡船的船身有個「超過4公尺寬、12公尺長」的大洞,而且並未記載在相關文件內,這與當年結案報告寫的原因──「船首門突然打開導致海水灌入」──明顯不相符。

最新證據引起相關人士高度關注,愛沙尼亞、瑞典與芬蘭外交部長28日也發布聯合聲明稱,將會取得最新資訊並重啟技術調查,再次檢視這起災難原因。

1994年9月28日,郵輪「愛沙尼亞號」從愛沙尼亞首都塔林(Tallinn)出發,目的地是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但其在午夜過後即發出求救訊號,迅速消失在雷達上,被發現時已沉入海中70多公尺,並在一小時內完全滅頂,距離芬蘭島嶼於特島(Utö)僅約41公里。

包含船員在內,愛沙尼亞號當時載有989名乘客,因為下沉速度太快,最後只來得及救出138人(其中一人後來死於醫院),總計導致852人死亡。其中瑞典籍乘客超過500人、愛沙尼亞乘客285人。最後尋獲的遺體僅有93具,其餘死者都葬身大海。

愛沙尼亞號事故是歐洲海域在承平時期死亡人數最多的船難,也是第二嚴重的歐洲籍船舶事故。史上最慘重的歐洲籍船舶死亡事故即是「鐵達尼號」(RMS Titanic),這艘奢華的英國皇家郵輪在1912年首航時撞上冰山沉沒,死亡人數高達1514人。

愛沙尼亞號事故紀念碑。愛沙尼亞號在1994年沉船,造成852人死亡,是歐洲承平時期最慘船難。(ainudil@flickr_CCBYSA3.0)
愛沙尼亞號事故紀念碑。愛沙尼亞號在1994年沉船,造成852人死亡,是歐洲承平時期最慘船難。(ainudil@flickr_CCBYSA3.0)

國家自信象徵突然沉沒

《愛沙尼亞世界報》(Estonia World)指出,愛沙尼亞號失事時,波羅的海本就處於海象極差的季節,強風可掀起約4至6公尺巨浪。但當下第一個回應求救訊號的郵輪「詩麗雅歐洲號」(Silja Europa)船長梅克拉(Esa Mäkela)表示,當時海上正掀起典型的暴風雨,不過愛沙尼亞號的設計理應能夠承受如此巨浪。

《愛沙尼亞世界報》報導,愛沙尼亞號重達16000公噸,是該國當時最大的船舶,1993年才風光下水啟航。愛沙尼亞在1990年才脫離蘇聯獨立,當時仍是東歐最稚嫩的民主國家之一,這艘藍白相間的郵輪也被視為該國的驕傲,因此,當民眾早晨獲知船隻沉沒,所有人都無比震驚,多數人至今還記得聽聞消息當下自己在做什麼。

事故的官方調查報告在1997年出爐,報告寫道,最致命的原因在於船首門鎖頭故障,在強風巨浪推打下,船首門因此大大敞開,導致海水蜂擁灌入船艙,船身很快就翻覆了,並以極快的速度下沉。

然而,許多船難生還者卻透露,在船隻下沉前約半個小時,曾經傳來巨大的爆炸聲響,懷疑船隻是遭到攻擊或撞擊才會下沉。這種猜測也與許多推論不謀而合,不少專家都認為,以愛沙尼亞號的設計來看,即使翻覆後應該也能在水面漂浮,不至於下沉的那麼快。

此外,波羅的海航運極為繁忙,平均隨時都有2000艘以上的大小船隻,但這一點卻變成這起事故的劣勢之一。因為當時的專家預期,任何事故發生時四周都有許多船隻可以協助,海上救援隊的規模也是針對人數較少的災難而設計。根據紀錄,共有五艘郵輪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卻因為救生艇難以靠近,總共只救出34人,反而是直升機成功救出104人。

愛沙尼亞號事故中,一艘破損無法載人的救生艇。(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愛沙尼亞號事故中,一艘破損無法載人的救生艇。(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政府逃避調查?

過去20多來,此案生還者和罹難者家屬極力爭取,希望政府各單位重新展開完整調查。他們組成一個自救會努力遊說政府,但愛沙尼亞、瑞典與芬蘭政府卻置若罔聞,甚至可說是極度不願意重新碰觸此議題。《衛報》指出,各國政府拒絕讓船重新浮出水面,

1995年,鄰近國家甚至簽署了《愛沙尼亞協約》(The Estonia Agreement 1995),將愛沙尼亞號的沉沒地點劃定為「不可侵犯」,不准任何人靠近殘骸,由芬蘭海軍代為監管至今。也因為如此,船難原因的調查報告僅能由遙控潛水艇完成。

不過,該協約只能約束簽署國的公民,包括愛沙尼亞、芬蘭、瑞典、拉脫維亞、波蘭、丹麥、俄羅斯與英國。因此國際媒體《探索頻道》(Discovery Networks)日前為了拍攝記錄片,再度以遙控潛水艇近距離拍攝愛沙尼亞號的殘骸,並在船身發現一個4公尺長的大洞。專家認為,只有「極大外力」可能造成如此破壞,再度令人想起生還者的供述。

生還者萊因塔曼(Carl Eric Reintamm)也曾表示,自己當時在郵輪邊的水面下看到一個模糊白色物體,但他的證詞至今沒有被任何調查人員或專家採用過。

「我相信,真相比人們至今被告知的事還驚人,」萊因塔曼說。

該紀錄片團隊由挪威公司「岩水」(Rockwater)為調查主力,瑞典記者艾維特森(Henrik Evertsson)主導,但瑞典簽署了1995年協約,艾維特森因此正接受司法調查。

但艾維特森曾表示,再度檢視殘骸「是新聞工作的本質,也非常重要」,儘管理解法律風險,還是必須一試。如今果然發現無法忽視的證據,終於迫使政府面對這場驚天災難的真相。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