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蝗災毀損近2505億!中國發現「費洛蒙」才是蝗蟲群聚主因

2020-08-15 09:00

? 人氣

蝗蟲遮天蔽日,所到之處莊稼顆粒無收。(BBC News中文)

蝗蟲遮天蔽日,所到之處莊稼顆粒無收。(BBC News中文)

2020年開始,東非、南亞等多國爆發了20年以來最嚴重的蝗災。重災區蝗蟲遮天蔽日,蝗蟲經過的部分地區,農作物顆粒無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天之內,每平方公里的蝗蟲群一天毀掉的糧食,足以養活3.5萬人一整年。世界銀行估計,光是2020年一年,蝗災就可能造成高達65億英鎊(約新台幣2505億元)的經濟損失。

毫無疑問,蝗蟲對農業、經濟和環境都構成重大威脅。破解蝗災原因一直是各國科學家不懈努力的重要課題之一。

蝗蟲聚群原因

2020年非洲的蝗災是20年以來最嚴重的。(BBC News中文)
2020年非洲遇上20年以來最嚴重的蝗災。(BBC中文網)

最近,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康樂教授團隊研究發現,讓蝗蟲聚集成群的可能是一種隱形的費洛蒙。正是這種化學物質讓一種本來無害的昆蟲重新組合,使其成為瘟疫般的蝗災。

而通過識別這種費洛蒙,研究人員相信他們已經找到了對付蝗蟲的可能辦法。

康樂院士稱,他們的研究不僅揭示了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同時也使未來研製控制蝗災新方法成為可能。

康樂團隊發現和確立了一種叫4-乙烯基苯甲醚(4VA,4-vinylanisole)的蝗蟲群聚費洛蒙。這份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上。

「臭味相投」

蝗災可以遮天蔽日,所到之處莊稼顆粒無收。(BBC News中文)
蝗災可以遮天蔽日,所到之處莊稼顆粒無收。(BBC中文網)

在正常情況下,蝗蟲過著孤獨無趣的生活,大部分時間生活在乾旱的草原上。但偶爾也會聚集成群,形成蝗災。

康樂教授說,中國人把蝗災、洪澇以及旱災看作是人類歷史上三大主要自然災害。其中蝗災分佈的範圍最廣,因此也是最危險的天災之一,對全球農業構成嚴重威脅。

康教授和團隊研究了蝗蟲釋放的所有化合物,其中「4-乙烯基苯甲醚」引起特別注意。他們發現,這種臭味很強的分子吸引了其他蝗蟲,當蝗蟲聚集成群時,又會產生更多的臭味,從而召集更多的蝗蟲入群。

三種措施

蝗災極其恐怖。(BBC News中文)
蝗災極其恐怖。(BBC中文網)

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結果還提出了利用這一新發現有助研製的三種治蝗措施:

第一,設置費洛蒙陷阱讓蝗蟲自投羅網而滅亡;

第二,透過基因改良工程,讓蝗蟲失去接收費洛蒙的受體。如果讓沒有受體的蝗蟲進入蝗蟲群成功繁殖,那就不會發生蝗蟲聚群現象,但這種高科技方法難度更大;

第三,找到可以阻擾受體接收這種費洛蒙的化學物質,讓蝗蟲的嗅覺失靈,無法聚群。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 ( Rockefeller University)神經生物學家沃斯哈爾(Leslie Vosshall)女士對此發表評論,認為最後一個辦法最有希望。

她表示,費洛蒙的發現有助於找到化學解藥。果真如此,將有可能避免未來蝗災的發生。因為到目前為止,人們還未掌握任何有效治蝗手段。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