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遺體今火化,BBC回顧台灣首位民選總統的歷史遺產

2020-08-14 11:40

? 人氣

特別是現任總統蔡英文,曾經是當年(1999年)李登輝發表「兩國論」,也就是台灣與中國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的起草人之一。蔡英文重申的「維持現狀」主張,被評論者認為承接李登輝的外交核心政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長期研究兩岸政治的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告訴BBC中文,兩人之間在處理外交及兩岸關係方面確實有相似處。

李登輝傳承蔡英文?

松田康博稱,李登輝在位12年,從來沒宣佈過台灣獨立。他強調:「李登輝前總統反而提了100多次『統一』兩字,這是一種『藝術』,很多事情不能說,但那該出手的時後就出手。李登輝如果當年貿然在執政後宣佈獨立,那國際情勢就會混亂,包含兩岸。所以他是很謹慎地在貫徹他的理念。」

松田康博認為,蔡英文則是「用巧妙的語言來處理兩岸問題 」:對國際社會沒有說過台灣獨立,而是表示維持現狀,保持台灣的民主成就,讓「中華民國在台灣」成為台灣的最大公約數。對內,蔡英文又持續強化台灣認同。「維繫這種內外的平衡,對台灣來說很重要。」松田康博補充。

李登輝與蔡英文。(BBC News中文)
李登輝與蔡英文。(BBC News中文)

不過,裘兆琳則認為,所謂「中華民國台灣化」是歷史的結果。她認為,1949年以來,剛開始20年兩岸是在爭執誰代表中國,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當時美國官方就有人預言中華民國最後一定會台灣化,因為中華民國就落腳在台灣。

裘兆琳說,「中華民國不會夏威夷化,也不可能福建化,中華民國走不出去(台灣),那就用台灣。何況,不讓中華民國走出去的其實就是北京,後者宣稱中華民國已經不存在」;「所以你看到的是會有《台美關係法》,《台美旅行法》等等。」

「台灣有對中華民國鍾情的人,也有只接受台灣的人,所以「中華民國台灣」成為最大公約數,我個人認為不是哪個政治人物計劃出來的框架。」她說。

2020年,台灣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發表最新民調結果,其中近八成的台灣年輕族群(20-29歲)認同自己「只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或兩者皆是。但兩岸立場「維持現狀」仍是多數台灣民眾的選擇。

政治遺產

回顧李登輝任內的外交以及政治策略,很多人會將他跟新加坡已故總理李光耀比較,後者推動的「亞洲價值」(『社會第一、個人第二』儒家式的威權管理)。

松田康博認為,李登輝認同西方普世價值,譬如人權或民主,因此很有計劃地將台灣一步一步推向和平民主轉型的過程,跟韓國一樣,在亞洲都是很重要的成就。他解釋說:「李登輝的改革很有節奏感,而且當時他的改革難度恐怕比韓國更高,因為他在國民黨內並沒有太多盟友。此外,當時台灣民眾多半希望他推動民主化,而他在威權體制內的高位推動改革,這是十分弔詭的一件事情。」

李登輝2018年出席沖繩的日台和平基金會晚宴。(BBC News中文)
李登輝2018年出席沖繩的日台和平基金會晚宴。(BBC News中文)

松田康博稱,李登輝也是時代下的改革者。因為1988年,李登輝剛當上總統的時候,世界正發生劇變,第三波民主化運動浪潮興起,中國在1989年發生「六四」事件,台灣則有民主化運動,譬如「野百合學運」等社運,可以說是他也被這些思潮影響。如果不在那個時候當總統,那麼後來的事情也許就不會是現在的情況。

台灣清華大學副教授姚人多則認為,李登輝「是威權時代統治者的繼承人,而且只是一個因緣際會下的繼承人,這一點他比誰都清楚。」姚人多解釋說,「他有如操弄玩偶的人一樣,同時把國民黨、民進黨、社會力玩弄於股掌之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