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偷襲珍珠港是早有預謀還是一時衝動?揭秘當年「不宣而戰」真相:竟是翻譯惹的禍

2020-07-16 17:50

? 人氣

日本為何發動珍珠港事變?(圖/維基百科)

日本為何發動珍珠港事變?(圖/維基百科)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午夜時分,神祕浩瀚的太平洋波濤洶湧,夜黑如墨,一支龐大的海軍艦艇編隊悄然航行在美國夏威夷群島附近的大洋深處。艦隊前方,三艘高速潛艇成一線擺開,構成一道巡邏線,為艦隊開路;艦隊後尾,緊隨著八艘高速油船和生活補給船,為艦隊提供遠涉重洋必不可少的各種補給;在艦隊中央,戰鬥艦艇擺成一個大方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方陣外層,一艘輕型巡洋艦統領九艘驅逐艦,組成一個大方框,構成艦隊外層警戒圈。大方框內,兩艘重巡洋艦和兩艘戰艦各占一角航行,構成艦隊的內層警戒圈。在內、外兩道警戒圈嚴密護衛的核心位置,是六艘巨型航空母艦,它們一共攜帶四百二十三架各型作戰飛機,構成令人生畏的空中突擊力量,也是艦隊的主要打擊力量。整個艦隊由三十一艘各型艦船編成。艦隊方陣縱橫各數公里,浩浩蕩蕩,正以每小時二十四海浬的高速航行。各艦舷側,皆漆有白底襯出血紅太陽的圖案。不用說,這是一支日本特遣艦隊,由南雲忠一海軍中將指揮。南雲艦隊此行的任務是偷偷靠近夏威夷歐胡島的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以突擊手段,出動艦載機消滅泊於港內的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

出動海軍艦載機部隊長途奔襲,越過萬里大洋,消滅美軍太平洋艦隊的驚人計畫,出自日本海軍大將、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之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二十年間,日本海軍一直宣導南進政策,以美國海軍及其太平洋艦隊為主要假想敵。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海軍,從艦艇設計、艦隊編組到相關的海軍戰略,都嚴格遵循對美國海軍作戰的各項要求。一九三七年開始的中日戰爭加速了日美開戰的日程表。一九四〇年日本進占印度支那南部和美國下令對日禁運石油,更使日美一戰不可避免。山本大將斷定:一旦日本南進和日美開戰,美太平洋艦隊必然從側翼威脅日本海軍。因此,日本海軍必須在戰爭初期,就以突襲方式,消滅美太平洋艦隊,確保日本立於不敗之地,偷襲珍珠港的計畫應運而生。

珍珠港進攻路線圖(圖/維基百科)
珍珠港進攻路線圖(圖/維基百科)

開戰前,日本海軍為使計畫順利貫徹,又進行了各項周密的技術和戰術準備。艦載機飛行員選擇了一處酷似珍珠港地貌的日本海灣反覆演練;精心改進空投魚雷,使之能在水深僅十公尺的珍珠港淺水區發揮威力;日本高級諜報人員先行派往歐胡島,搜集珍珠港的防務情報和太平洋艦隊進出珍珠港的規律。經過一年多時間,日本海軍設法克服了偷襲計畫所能設想到的各種技術和戰術困難,將一切準備就緒,只待開戰。

一九四一年秋以後,日、美衝突愈益激化,開戰在即。日本決心先發制人,貫徹山本計畫。早已集結待命的南雲艦隊奉命由日本軍港單冠灣祕密啟航,繞道風雪交加、波濤洶湧的北太平洋航線,向珍珠港進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