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崇涵觀點:中國實力不及美國,兩強「鬥而不破」─大選前的美中局勢分析

2020-07-16 06:20

? 人氣

作者認為,以川普重商的性格,對國家利益的追求比歷任美國總統都更加強烈。(資料照,AP)

作者認為,以川普重商的性格,對國家利益的追求比歷任美國總統都更加強烈。(資料照,AP)

再過三個多月即是美國大選。無論是川普連任或是民主黨的拜登當選,美中關係將是主要觀察重點。自貿易戰始,接續新冠肺炎的爆發,美中對峙已悄然從貿易戰逐漸形成權力與影響力的爭奪。爭奪的範圍不僅止於亞洲,更擴展到全世界。美中浮現的對抗非任何一個錯誤的政策所造成,起因其實深植於國際體系的變化,以及太平洋兩大強權內在政治體制的殊異。因為意識形態上的差異,再加上不必要的猜疑和輕率的判斷,更使美中關係治絲益棼。就美國而言,早期的對中政策目標是促成中國政體改變,推動中國朝更自由民主的方向過渡。但經過多年來的證明,中國非但沒有依照美國提供的劇本來進行政治改革,反而在習近平的強勢領導下,採行一黨專政與社會維穩,並視美國為其持續統治的外在威脅,展開各方面的競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中之間的對峙將在美國大選後產生任何變化嗎?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了解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矛盾為何。即便雙方在不同領域上產生對峙,但兩強之間仍可能維持「鬥而不破」的僵持局面。

《港區國安法》在中國史上肯定會記上濃重的一筆,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一個最黯黑的印記。(美聯社)
作者認為,中國在各方面的總體實力仍不及美國。(資料照,美聯社)

政治體制的不同與國家利益上的對峙

民主和平論自九零年代成為國際關係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命題。Bruce Russett和John O’Neal(2001)的專書《三角和平論》(Triangulating Peace: Democracy, Interdependence,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中提到三個主要和平框架。他們認為民主、經濟互賴與國際組織能顯著降低國際衝突發生的可能性,並進而創造國家間的和平。在Russett 和O’Neal的主要論證中,認為民主國家彼此瞭解對方的政府體制,同時也愛好以非武力的方式解決爭端,所以民主國家之間不容易發生衝突。就算發生衝突,亦不會演變成大規模的戰爭。為證明此論點的正確性,國際衝突學者列舉了大量的歷史事證,並提出了兩個相當關鍵的論述: 第一,民主國家之間不打大規模的戰爭,但小衝突在所難免。因為國家間仍會產生許多利益上的衝突。第二,民主國家不發生大規模戰爭,但這不代表民主國家和非民主國家不打仗。相反地,民主國家與非民主國家的衝突頻繁且激烈。

經過數年來的論證,國際衝突學者認為政治體制此因素對和平的解釋仍有限。更有論者提倡因為兩國間利益相似,可以減低衝突的機率,是謂利益和平論。民主國家不發生戰爭,並不只是民主體制的關係,而是本身利益並沒有相互衝突。若要改進民主和平論,則吾人必須將利益這個因素加入考慮。主要是因為國家對於文化、社會、種族、和政治因素的看法,讓彼此可以在許多利益上妥協,而這些相似性更容易讓兩個民主國家維持一定的和平穩定關係。利益和平論主要在探討國家為謀求雙方利益的一致性,放棄傳統大規模武力相向的情況。此外,衝突雙方會儘量保持清晰的戰略思維與政策制定靈活性,避免戰爭一觸即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