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機繞台一圈過乾癮!國外旅遊全喊停,對全球經濟有什麼影響?

2020-07-10 08:47

? 人氣

疫情第二波侵襲美國、歐洲,各地民眾自然不願意搭上飛機出國旅遊。(AP)

疫情第二波侵襲美國、歐洲,各地民眾自然不願意搭上飛機出國旅遊。(AP)

你應該知道的是:施羅德統計發現,旅遊業對各國經濟貢獻卓著,從小國列支敦士登、摩納哥的98%,到中國、澳洲也占11%之多,顯示國際旅遊冰封,確實傷害全球經濟不小。

旅遊限制慢慢地取消,但大部分的民眾比較可能跳上車放假去,而不是選擇搭上飛機。另外是,國際旅行能夠盡快恢復嗎?經濟蕭條是否能讓一些國家重新安排經濟的優先順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旅遊業的崩潰對全球經濟意味著什麼?

我們手邊所最新的資料是2018年的資料,但先拿來做個參考基準:2018年旅遊業對該年全球GDP貢獻了10.4%;而今年面對新冠疫情,在全球多國目前仍實施旅遊禁令之下,該產業也面臨嚴重的挑戰。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ited Nations World Tourism Organisation, UNWTO)指出,2020年國際旅客的旅行量將下滑58%至78%。這個結果可能造成1至1.2億與旅遊直接相關的工作面臨風險,這是全球經濟勞力最密集的產業之一。

對不同經濟體的影響為何?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中,有一「國際旅遊業」(International Tourism)一欄,其中紀錄國際旅遊業對一國GDP的佔比,除能觀察到國際旅遊業對特定國家整體經濟的貢獻,也能藉此知道有那些經濟體最容易受到經濟衰退影響。這一指標從列支敦斯登和摩納哥的98%,到澳洲的11%不等。

藉由結合該指標與旅遊業對GDP的總貢獻,我們可以估計一個國家受國際旅遊的影響程度。由於旅遊業佔GDP以及佔總就業人數的比例,顯示兩者間有密切關係,因此這也被視為影響就業狀況的指標。

特定經濟體的旅遊相關統計(圖片來源:世界銀行、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施羅德投資集團)
特定經濟體的旅遊相關統計(圖片來源:世界銀行、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施羅德投資集團)

還有哪些因素將影響經濟的脆弱性?

表的最後兩欄著眼於一般旅客的特徵。「平均收入」(Average Receipts)呈現的是所有旅客在度假期間於該經濟體的消費(以千美元為單位)。換句話說,即一個國家可將此數值轉換成經濟收入。

隨著對社交距離與個人空間更加重視,這種對質量勝於數量的關注可能扮演重要角色。不過短期內全球旅客量急劇下降,這些受到旅客數量影響較深的地區將遭受最大的金錢損失。

「平均支出」(Average Expenditure)追蹤的是該國民眾的出國旅遊支出。

旅行泡泡(travel bubbles)短時間看起來會成為國際旅行中常見的景況,一些與澳洲和冰島(以旅行海外支出為指標的前兩名國家)建立「走廊」(corridors)的經濟體,表現會較佳。還有許多因素發揮作用,其中一個是旅遊業的季節性因素。歐洲經濟體如西班牙與義大利尤其依賴夏季旅客,因此,今年疫情真是最糟的危機爆發時機了。

另一個要考量的是,那些受新冠疫情影響最深的地區,將很難洗刷污名,需要等待更長時間才能恢復往日旅客水準。

新冠肺炎可以治癒「荷蘭病」嗎?

這裡預期,新冠肺炎可能帶來另一個影響,就是那些對旅遊業有著不健康依賴的經濟體,出現更多元化的改變。新冠肺炎危機被許多人描述為一種重新分配的衝擊(reallocation shock),因此看到一些國家採取行動、減少對旅遊業的依賴也就不足為奇。

特別是,過去九年,隨著全球旅遊業的成長速度勝過GDP成長,許多政府滿足於忽略這種潛在的風險,現在可能已經後悔。

但換個角度想,隨著各國擺脫旅遊業所造成的「荷蘭病」(Dutch disease)(意指一個產業的快速發展,可能加速其他產業衰弱),機會可能到來。國際入境旅客的下降可減緩當地貨幣的升值壓力,使掙扎中的供應商能更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競爭。且隨著勞力密集的旅遊業工作數量減少,這些相關企業的薪資負擔也能減輕。

註:「荷蘭病」特別是指中小國家經濟的特定產業產品異常繁榮,而導致其他產業衰敗的現象。源自1960年代,荷蘭政府大力發展天然氣,出口激增,經濟因此繁榮;然而天然氣產業卻嚴重打擊農業以及其他製造、服務業,特別是出口天然資源帶來外匯收入的增加是使得貨幣升值,同時削弱了其他出口產業的競爭力。這種資源產業在繁榮時期犧牲其他行業作為代價的現象,國際上稱之為「荷蘭病」。


責任編輯:周岐原

◎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