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近曝光的三起作弊案:考大學怎麼會發生「冒名頂替」?

2020-07-07 15:59

? 人氣

該事件經媒體報道後,陳春秀向山東理工大學表達了希望重新入學的請求,但該大學先以「沒有先例」為理由拒絶,後因輿論的強烈不滿,在6月22日發佈通報稱,將「積極協調,努力幫其實現願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被班主任女兒頂替的苟晶

陳春秀的經歷曝光後,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引發了大量有關高考冒名頂替案的討論,一些網友選擇公開自己的類似遭遇。6月下旬,一名同樣來自山東、名為苟晶的女子在社交媒體發帖,想知道當她1997年參加高考時,為何得到了離奇的低分。

苟晶是山東省濟寧市接莊鎮一個農民家庭的學生,她1998年再度報名參加了高考。她自稱,儘管在高考前的一次模擬考試中,她在數萬名學生中名列前茅,但最終再次落榜,並被她並未填報過志願的湖北的一所中專院校錄取。

「2003年,班主任老師托人給我帶了一封手寫信,兩頁半信紙,道歉與懺悔。說他女兒不爭氣,成績太差,不得已頂替我的名字和成績去上大學。時隔多年,我才知道被頂替,」苟晶寫道。

苟晶稱,這位邱姓老師安排自己的女兒頂替她的名字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學,畢業後到濟寧一所中學教書,而她自己只能輾轉來到南方的杭州打工,如今成為一名電商主管。

山東省當局在上周五(7月3日)發佈有關苟晶事件的調查結果稱,苟晶在1997年並未達到大學錄取分數線,但她的班主任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其學籍檔案和照片替換為自己的女兒,並填報了北京的一所煤炭工業學校。1998年,苟晶在高考中並未達到大學的錄取分數線,前往湖北的中專學校「系按程序正常錄取」。

儘管調查結果與苟晶此前的自述有些出入,但在流程嚴密的高考錄取過程中對檔案進行修改,仍讓輿論為之憤怒。

錄取過程中的冒名頂替現象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員儲朝暉博士曾致力於對高考中的冒名頂替現象進行調查,他對BBC說,此類通過冒用他人身份就讀大學的例子在中國全國範圍內「並不罕見」,但他的研究發現,在比較在意升學、競爭比較激烈的山東、河南等地更多。

儲朝暉表示,頂替入學的案例具體分為雙方自願知情,以及在被頂替者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竊取成績兩種。前者一般是利害程度不高的,雙方各有所圖,比如一方沒有錢去讀書,或者對學校不滿意等;而被替換者完全不知情的案例,主要是高利害的,由於受害者地位較低,即使被發現了也沒什麼辦法。

「招生一般牽涉很多環節,有學校、有考試院、有招生辦,還有戶籍,這麼多的環節都沒有堵住漏洞,只能說明是一種協同式的作弊,」儲朝暉說。「根本的原因是行政權力沒有有效的監督途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